故乡的老井

作者: 水滴11 | 来源:发表于2016-10-02 19:01 被阅读34次

年纪越大,乡愁越浓。

10岁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然后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忙忙碌碌中,故乡已渐行渐远。

故乡的老井 弹指间,离开故乡30多年,随着年纪渐长,本已模糊的家乡记忆却越发清晰起来:村头的古井、门前的小河、屋后的枣树、儿时的玩伴常常闯入梦中。只是30年,沧海桑田,我的家乡和中国其他千百万个村庄一样,融入了历史发展大潮中,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门前的小河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水泥路;老屋没了,屋后那棵给我带来童年很多欢乐的的枣树也没了,看到的是一片农田;儿时玩皮的小伙伴们也都人到中年。惟一没变的只有村头的那口老井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言不语,默默见证着家乡的变迁。古井已成为不可磨灭的家乡印记。 故乡的老井 村东头的老井是啥时有的,听家乡祖辈们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口井,他们也不知它历经多少年的世事沧桑,艰难岁月,但它始终以她博大的胸怀和甘甜清冽的井水,滋养和哺育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老井井台上是两块光滑的大青石条,便于打水的人站立,经年累月,大青条上被打水的绳索“锯”成数道深深的沟痕。井壁由青砖砌成圆形,长有青苔及小草,水离井台约二米。我记事时附近的几个村庄都吃这同一井水,每天清晨或傍晚来此挑水的人聚来散去,吱吱扭扭的扁担声,水桶叮当的碰撞声和人们见面招呼声、嬉笑声组成欢乐的乡村交响曲。

故乡的老井 儿时,耳朵里就灌满了有关老井不同版本的神奇故事。一说老井水旺,历经大旱三年而不干枯是因为它与东海相通。又说老井是神井,虽深却淹不死人等,确实有好多人掉下井去,可至今没淹死过一人......这更增加了老井的神秘感。 故乡的老井

像世间万物一样,老井也有四季,为村庄带来不同享受和韵味。春天的老井,生机盎然,一片春色。周围长满了奇花异草,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充满生机和活力。夏季,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到井边,打桶井水,先痛快喝上几口,再冲个凉水澡,无比舒适惬意。秋天的老井,收获丰收,收获喜悦。老井周围的自留地里种植的大豆、玉米等在井水浇灌下都到了收获的季节。冬季,大雪冰封,屋顶白了、树木白了、田野白了,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银色的世界中,只有老井不畏严寒,不时地从里面冒出缕缕热气,继续为这方土地上的人提供温热的井水。

故乡的老井 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好多农户在自家门前,打了压水井。后来,政府又建了水厂,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老井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美不美,家乡水。作为喝着家乡老井里的水长大的我,对老井始终有一种虔敬之情,崇拜之心,更有一段特殊的情缘,使我不得不拿起笔来抒写家乡老井的故事,既是对家乡老井深切的怀念,也怀有一种苍海桑田般的浓浓乡愁。

故乡的老井

相关文章

  • 故乡老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很深的是故乡后街的那眼老井。 据村志记载,这口老井是由我们逄姓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

  • 故乡老井

    终于有路去看老井了。 离乡30年,老村四周的许多地方都没法循着原路进去了。说不上面目全非,可某些熟悉的村路,村后山...

  • 故乡的老井

    故乡有眼老井 古老,幽深 千百年养育了无数生命 摇晃辘轳的双手,一代一代传承艰辛 我们心安理得的索取 她默默奉献,...

  • 故乡的老井

    从离家求学那天起,就很少见到故乡的水井了,但多年来对故乡水井的记忆却不曾模糊。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这口井已经存在了多...

  • 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 七岁那年,有一次父亲陪母亲在县城医院住院,家里剩下我,奶奶和弟弟。奶奶七十多岁,脚又是旧社会的那...

  • 故乡的老井

    小时候,在小村中央,靠近道南,有一口老井,那是全村人的水源。谁也说不清,那口井到底有多少年。那时候听爷爷说,太爷爷...

  • 故乡的老井

    每每回到故乡,都会经过一个水塘,水塘的里边有一口老井。老井是用青石板砌成的,四方形,每边长五尺,水很深,呈深绿色。...

  • 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如今只剩下一口,它在前街湾边紧贴着一座民房的院墙,仿佛一位孤独的老人在那里看守着几百年的沧桑。 据传,...

  • 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 □文 闫小东 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匆匆走过,却被眼前似曾相识的情景所吸引。总有那么一些生活的点点滴...

  • 故乡的老井

    年纪越大,乡愁越浓。 10岁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然后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忙忙碌碌中,故乡已渐行渐远。 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老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ed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