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考文章文学读书
薛定谔的猫——览《戊戌变法史》有感

薛定谔的猫——览《戊戌变法史》有感

作者: 爱学习的王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0:19 被阅读0次

    戊戌变法,一场历时仅103天便以失败告终,却仍旧轰轰烈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近代改革。带着对戊戌变法的考究心理,以及它对于时代青年思想的启蒙,加上企望利用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理想主义,我通读了《戊戌变法史》。以下是我看完全书以后,一些渺不足道的所思所感。

    从内容上讲,《戊戌变法史》利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百日维新提出,发展,最后到失败的全过程,并对维新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度的剖析。但从体系上说,汤志钧的修订本《戊戌变法史》是一种叙述史学,还没有进入分析史学的境界。所以妄图通过通览全书就得出惊世骇俗的新式观点的,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我还是有了一些思考戊戌变法后的感触。

    读史最重要的,是不能人云亦云,必须保留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书中的一切都持有质疑的态度去探索。因为书都是人写得,哪怕史书也不例外,都会掺杂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无所谓是否刻意,却会影响我们对于事实的判断。所以今天我想要讨论和思索的,是改革本身。

    现在的史学主流观点,说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利益。真相是否如此,在此我们不做探究。但是至少可以从中了解到,变法改革,向来都是以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作为开始的条件的。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某一方面的稳定发展,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利益和条件。万事皆有两面,改革也是如此,受益方和受损方必然形成对立的两端。这不是一次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弱势的一方期望通过改革,翻身农奴把歌唱,建立他们心中理想的国家。在历史上,这样的改革比比皆是。远的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近的有《天朝田亩制度》,都是为了所设想的理念去未知奋斗的。不说改革是否成功,他们这种勇于探求,乐意变通的先驱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可是一场改革,光有让人钦佩的精神,都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商鞅的下场是什么?车裂而死!王安石的下场是什么?贬黜在家,永不叙用!太平天国不过数载,就已分崩离析。而戊戌变法,也仅仅维持百天。其中当然有反对派的阻挠,可要说全赖这个,我是不信的。谁人不希望国家发展,安康富庶?哪怕是那些当局者,也都持有这样的想法。而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是其并没有为国家带来实际的利益所得。国家依旧贫弱,统治阶层的利益却大加折损,如何得以不失败?哪怕是商鞅,变法给予了秦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仍逃脱不了车裂身死的下场。更别说百日维新。

    可能有人会说,变法改革这种事,短期内如何能够拿出显著的效果来?对,问题就在于此。在国家任人欺凌,甚至于国破家亡的关键时节,统治阶层不会在乎改革十年,二十年以后带来的好处与发展。因为变法力度大,损害我的利益可以,但十年二十年长久以往的损害,会让统治阶层感觉如鲠在喉。以现在来博未来,他们是不愿意去做的。就像一位已经病入膏肓,几近离世的病人,医生为他开的药,数十年以后才能起作用。那么对于当前的病人来说,又有什么益处呢?也许数十天,他就撒手人寰了。

    这就是戊戌变法改革的问题所在,也是大部分改革的通病。无法让你的领导获得眼前的利益,只是不停地在畅想未来。哪怕这未来是真的,领导也没有时间去等待了。

    改如何去减少这种弊端呢?又该如何去变通改革,让领导者接受?我认为无非“循序渐进,稳中求变”八字而已。这里的“稳”,不是指改变历程中实业道路发展的稳,而是让领导者心稳。如何让领导者心稳?必须改革推动的循序渐进。慈禧之所以同意康有为进行变法,就是因为他所说的“托古改制”。哪知随着康,梁二人改革的推进,偏离当初对慈禧太后所做的承诺,才被连忙叫停。可以看出,对于领导者的诚实,是何等重要!这不仅是个玩笑,也是值得严肃探讨的问题。改革不乏突发状况,如若不知变通,定是死路一条。但持续偏离当初立下的保证书,军令状,让领导者如何再次信任你呢?君不见袁崇焕之事故?

    所以我说的循序渐进,是有条理,有计划的改革,并适当给统治者看到变革的效果,而不是治重病下猛药。统治者的心理是脆弱的,想要实现变法的理想,不但要切实际,也要忌下狠手。康有为这个人,虽依托变革之名,实际上过于保守,后来又操之过急。大开大阖,是戊戌变法之生父,也是摧毁它的凶手。而梁启超恰恰相反,对于统治者来说,他又太过激进。他拼命地想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带进中国,却采用填鸭式的变革方式,导致统治者阶层无法接受。二人无法虽然理念相同,却无法采取折中的平衡点。变法之失败,由此可见。

    我们可以设想,如若二人中和,变法稳中求变,循序渐进。那么其结果,未可知也。

    《戊戌变法史》这本书,算不上是巨著,它的很多内容,只是把近二十年新发现的史料叠床架屋地增加进去。但是我看中的不是书籍本身的内容,而是通过内容所获得的思考和感触。历史就像是一只薛定谔的猫,我们永远无法单从某一层面上去断论它的是死是活。改革历来是痛苦的,愉快而顺利的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并无记载。但是改革为什么痛苦,如何去减轻改革的阻力,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了解,去思考的。读史使人明智,原因就在于历史是启发我们的思维,而不是禁锢对于书上记载的求真。现在是新的世代,若不掌握这样的求知本能,如何期求未来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薛定谔的猫——览《戊戌变法史》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jf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