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很多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会以是否有用来衡量其价值,有用则做,无用则舍弃。然而,且不说有用无用这样的词汇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单就人们对待无用之事物的态度,就值得深思:觉得无用的东西就该被舍弃吗?
我的医古文老师在谈到古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点时,就指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状:现代人多认为“艺成而上,德成而下”。究其原因,是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加快了生活节奏,使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从而专注于物质层面,忽视了精神层面。“钱”之一字,难倒了多少英雄,愁白了多少青丝。也正因此,许多人很少阅读,读的还都是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名著、诗集,要么成为了难以企及的白月光,要么被贬为一无是处的闲书,皆是对时间的浪费。
可是,满地都是六便士,总要有人抬头去看见月亮。六便士固然重要,但并不长久,而月亮能够从双眼投射到心上,成为驱散黑暗的光。蒋勋认为:我们应该把一生中至少十八分钟留给一首诗,诗也许会变成生命里的最后一个救赎。如果连这十八分钟都没有,那么生命真是荒凉。大多数人都听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但是有多少人会去细品其中的内涵?当拘于生活的苟且时,人们只会盲目地拼命挣扎,好让自己显得体面一些,可再如何挣扎,他们仍是那么狼狈,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理想与希望。诗和远方,便是让人重拾曾经亲手舍弃的理想与希望的国度,那里遍地鲜花,天空有星光璀璨,没有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只有最纯真的自己。



如果事事皆要衡量价值,那么人与机器何异?当你把人生功利化的同时,殊不知,你的精神世界已经一片荒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