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爱情,大家都不陌生。但爱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大家可能还是有些搞不清楚!自古至今描写爱情的千古佳句“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诸如此类的佳句不胜枚举。但爱情究其根本到底起源于什么呢?今天我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爱情的基本定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过程是相互吸引。第二特性就是建立长期陪伴的关系。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一见钟情只是有可能发生爱情,后来怎么样不知道。一夜情因为没有长期陪伴,不是爱情,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没有亲密接触,也不能算我们定义的爱情。
跟据爱情的两个特性:亲密吸引是爱情的开始;长期陪伴是爱情的维系。基于这两大特性,现代生物学家发现,爱情竟然是由基因决定的!
事实上,爱情就是这样。不只人类有爱情,其他生物也有,而且爱情的生物学目的是繁衍后代。生物学家为了证明爱情是由一种叫催产素的东西决定着,做了大量的针对性实验。(基因编码着一个很小的蛋白质激素——催产素。)
一般的野生动物不是一夫一妻制,并没有爱情。这可能是因为,在野外生存,食物匮乏,天敌随时会来,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组成一对一的家庭对生存并不是十分有利,所以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动物都是以群居形式,一起来觅食和抵御天敌,并没有一对一的长期亲密关系。
但是,草原上有一种田鼠有爱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这种田鼠严格遵循一夫一妻制,小两口整天腻歪在一起。如果人为地把它们分开的话,简直要死要活。为了对照研究,科学家还找到了这种田鼠的近亲,一种花花公子田鼠。这种田鼠从不过家庭生活,交配完以后对下一代不闻不问,完全的花花公子做派。
这两种田鼠到底哪里不同?经过了多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两种田鼠的大脑里有一个基因的作用差别巨大。这个基因就是编码着一种很小蛋白质的催产素。
研究者发现,爱情田鼠和花花公子田鼠的差别在于,花花公子田鼠的大脑里不能感受催产素的存在,因为它们脑子里的负责感受催产素的感受器,特别少。难道田鼠感受到的催产素,就是爱情吗?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爱情田鼠脑子里注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阻断了催产素和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让它们脑子里的催产素感受器感受不到催产素。结果呢?你可能猜到了,这些爱情田鼠恍然大悟,觉得爱情和家庭生活没什么意思,立马变成花花公子了。
这个实验证明了,田鼠的爱情是由催产素决定的。那人呢?催产素也决定了人的爱情吗?在人类里抑制催产素的作用显然不人道,不过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怎么给人增加催产素的刺激了!
下一节,我将继续带领大家揭露人类爱情的真正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