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的是一个关于孩子被养父母抱养的故事。
女婴在出生两个月大时,因为亲生父母算命说她和父亲的命相克,于是被父母狠心送于了养父母;而养父母这边是在接二连三失去自己的亲生孩子,在第三个孩子也是重病之时收养的这个女孩。
现在女孩已经成人,但是不知道与人如何相处,人际关系冲突问题严重。
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是形成客体关系重要时期。
在与母亲处于共生状态时,如果有着知觉的恒常性和客体的永久性,如果母亲给他足够多无条件的满足, 婴幼儿就会发展出自信并且信任他人,既有独立能力,也有依赖别人的安全依恋关系。
这个孩子在两个月时,第一次和亲生父母的分离,是造成孩子的第一次创伤;
而养父母是在自己的亲生孩子相继离去时收养的这个女孩。对于养父母来说,自己亲生孩子的离去是这个家庭的重大创伤事件。在这样的基础上被收养的女孩更多的是承受了养父母失去孩子的焦虑和紧张。这是这个孩子的第二次创伤。
虽然养父母给予了女孩很多生活上的关怀与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情感上是被忽略的,尤其对于母亲来说,她沉浸在失去自己亲生孩子的悲痛之中,根本看不到眼前的这个女孩,孩子本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始终无法满足。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是变成讨好型的孩子,乖巧,听话,低自尊,低价值感,都是自己不好,才会被亲生父母抛弃,恐怕自己做错事情,而被养父母再次抛弃;
或者变成一只刺猬,到处惹是生非,一次又一次的去伤害养父母,或者对她亲近的人,她只不过是在用这样的方法来一次又一次的求证,你们到底爱不爱我。
长大后,她也会用同样的方式与别人相处。当别人稍微忽略她,她就会有被抛弃感,一下子陷入低自尊,低价值感的漩涡;当别人对她释放出亲密友好的信号时,她又本能的拒绝,她不知道该与他如何相处,为了防止自己被再次抛弃,总是主动选择逃离切断亲密关系。
对亲生父母再多的恨与怨,都有忠诚,
对养父母有再多的怨与恨,也有感恩。
在每一个生命系统中,人的一生总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只有看到不确定,接受不确定,接受生命的现实,看到自己本来的模样,协调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开始新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