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籁细语

“谢谢”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受到别人的帮助、赞美、给予……我们会以一声“谢谢”,表达感激之情。
磅礴大雨中一把雨伞的遮挡庇护,负重前行时一双大手的有力帮扶,街头迷路时一番耐心的指引相告,匆忙混乱时一声善意的提醒问候,遇到困难时不求回报的热心相助……会让我由衷的表达一声谢意。
有幸得到他人帮助,我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激之情,不失我谦谦有礼之风范。而对于父母的操劳付出,我却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从未说过感谢的话语。
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不是不感恩,而是想当然地习以为常了。直到母亲去世,刻骨铭心地思念母亲,回忆和母亲一起走过的岁月,我才发现自己在母亲面前是多么矫情做作。
母亲是外婆家的长女,下边有六个弟妹,因外公去世的早,母亲就和外婆一起挑起家庭重担。照顾年龄尚小的两个姨姨,帮助两个舅舅结婚成家。
多年来母亲一边抚养照顾我们兄妹三人,一边接济外婆、舅舅、姨姨们的生活。仅凭父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生活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也许是因为生活的重压,母亲性格刚强,心地善良,脾气却有些暴躁,让我们在小时候从不敢和母亲撒娇亲昵。
我最小的姨姨,年龄仅大我5岁。记忆中,小姨和我在一个家里长大,母亲总把家中最好的东西分给小姨。好吃的给小姨大份,新衣服让小姨先穿,我和妹妹更多的时候,是可怜巴巴地捡小姨淘汰下来的旧衣服穿。
因此我也对小姨心存不满,总觉得是她抢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瓜分了那份有限而珍贵的母爱。
我渴望母亲对我更好一点,可我发现无论什么时候,母亲都对小姨格外偏心。就算小姨和我生气吵架,母亲也是不问缘由地袒护小姨,怒气冲冲地责骂我。
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憎恨小姨,但又碍于母亲的威严,常常是敢怒不敢言,或者是闷闷不乐。我甚至有些怨恨母亲,对小姨疼爱有加。加上别人的玩笑话,说我是从路边捡来的,曾一度怀疑母亲到底是不是我的亲妈。
那段童年岁月,不论快乐,还是忧伤,已被时光久久抛在了身后。
等我初中毕业,到外地读书,只有寒暑假回家长住。再到后来参加工作,工作地点距离家乡100公里,不是很远。但这段距离却拉近了我和母亲心灵之间的距离,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母爱。
我和哥哥几乎同时参加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时小姨也有了意中人,已经在谈婚论嫁。说是妹妹,其实母亲一直把小姨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也许母亲对小姨的疼爱,是为了弥补小姨幼年失去父爱的缺憾。
一家人大多在家乡的县城生活,只有我离家在外,这时我又成了母亲心心念念的牵挂。
那时的通讯和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但只要有机会,母亲就会托人给我捎来食物、衣服和日常用品。尽管我一再申明,生活购物处处方便,不劳母亲费心挂念。
等到我结婚生子,母亲又心疼我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太劳累,经常带上父亲来我家小住(那时父亲已因脑血栓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需要人照顾)。只为了能帮我做家务和照看孩子,其实母亲的生活又能轻松到哪里?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能理解母亲的辛苦,感激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看着母亲日渐苍老,作为女儿,我从心底觉得心疼又难过。但因小时候母亲留给我威严的印象,我始终不敢和母亲有亲昵的动作,哪怕是一个拥抱。
纵然心怀感恩,也是羞于表达自己的心思,让母亲没有体会到更多的生活温情。
纵然,听到我的孩子对我说:“妈妈辛苦了!”“谢谢妈妈!”之类的话,我是何等的欣慰和欢喜。
但我仍固执地吝啬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好多时候,话到了嘴边,又难于起启齿。我知道,如果我说出来,对于母亲肯定是惊喜。
我以我的方式回报着对母亲的关爱。经常给母亲买她喜欢吃的东西,买她喜欢却又舍不得买的衣物,或者陪母亲说话聊天……
总以为时光尚早,以为刚强的母亲不会被病魔击倒。却未料到母亲的生命会极速走到尽头,尽管她仍有许多的不舍和牵挂。
母亲的逝去让我肝肠寸断。那绵绵无期的思念,让我一次次陷入痛悔和自责。我后悔没有对母亲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语,自责没有让母亲生活得更开心,更幸福。
母亲节即将到来,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不知母亲能否听到,“妈妈,谢谢您的养育之恩!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