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就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方面。
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教育思想。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才能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课堂转变。
第二,树立互联网思维。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不能游离于互联网之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并树立互联网思维,迎接未来教育。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简单来说就是共享和交流。共享资源,交流经验,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合作共赢。未来学习就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在这种共享、交流的模式之上一种快速、丰富、自主的学习方式。随之而来的就是未来教师和未来学校的职能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是学习方式和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校的育人功能更加突出,而学习知识的功能随之减化。
第三,完善自主学习体系。学的课堂的最理想化的状态是学生出于自身需要积极完成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那么,建立成熟的自主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向学的课堂转变的关键。
第四,注重学校课程整合。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对课堂学习效率必然是事半功倍的。那么课程的整合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曾有幸到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参观学习,他们开发了很多有趣的校本课程,比如《小小军事家》,同时也注重以课程整合来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比如“I”课程。这种多元化甚至可以是很小范围、很细化的,但却切实地满足着学生的发展需要。
以上是我对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想必在以后的实践和落实中定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