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肖培东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四)

肖培东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四)

作者: 大刘_fa11 | 来源:发表于2019-12-11 22:42 被阅读0次
肖培东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四)

四、“巧”入人心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读了肖培东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我想说,给肖老师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一篇课文;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设计好一篇课文的教学。他的教学设计十分灵动,他常常能利用课题、关键词句、标点、批注、课后题、插图等资源,巧妙设计助读支架。

      寻找每一课教学的突破口是肖老师备课的关键。突破口一旦找到,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便水到渠成。下面以五个课例为例,学习肖老师“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整体设计”的教学设计艺术。

(一)、《孔乙己》:以“记”为突破口

1、一“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内容感知)

2、二“记”——小说中的其他人最能“记得”孔乙己的又是什么?(重点研讨)

3、三“记”——这些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主题探究)

(二)、《春酒》:以读标题为突破口

      “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读了好几遍课文的肖老师仍找不到突破口。想来想去,他觉得是自己浮躁了吧。“春酒”“春酒” ,肖老师凝视着标题,突然找到了灵感——从读标题切入。

读标题,品春酒

(11个学生读出了不同的味道:快乐、自豪、惋惜、陶醉、忧伤、惆怅……)

春酒中的甜蜜——忆春酒

(在文中找出支撑上一个环节的文字)

春酒中的伤感与坚守——怅春酒,找春酒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切尽在文字中”

(三)、《在沙漠中心》

      肖老师说,他盯着文章的标题,想着遥远的那片沙漠……圣埃克絮佩里在荒凉的沙漠究竟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呢?在沙漠中心,不就讲的是在沙漠中的“心”吗?

找出沙漠中的三句话

(“我”在沙漠中心只说了三句话)

品读第一句话,读出沙漠里的“绝望”

品读第二句话,“挤出”沙漠里的“心”

品读第三句话,感受沙漠里的“坚强”

改写标题,记住“在沙漠中的心”

(四)、《皇帝的新装》:以文体特点为突破口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童话)

童话的特点是什么?(想象和夸张)

课文最夸张处有哪些?

是谁导演了这场夸张的戏?(大人)

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

你的结尾设计

(五)、《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小学语文课文):以插图为突破口

1、借助课文插图走近德国的话

2、走近花一般的民族

3、走近花一般的德国人

4、走近花一般的思乡梦

      以上五个课例,无论是中学的还是小学的,无论是长文还是短文,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肖老师都能找到一个恰当甚至巧妙的突破口,以此作为思路的起点,层层深入,如剥笋一般,渐入佳境。或抓关键词,或读标题,或识文体,或看插图……总之,肖老师好像是一位开锁大师,总能配出一把打开课文大门的钥匙。这真是多年厚积,今朝薄发啊!

肖培东的“巧”不仅表现在课前的巧妙设计,还体现在课堂上的巧妙巧引导。他能巧妙利用课堂上的一切资源,包括课堂的生成甚至学生犯的错误,化为教学资源。

肖老师上《孔乙己》时,有一个学生把“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读成了“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肖老师不是简单纠正了这个朗读的错误 ,而是抓住这个错误不放,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把“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改成了“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行不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深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培东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tn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