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
得到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我们都是认知上的“盲视”患者

得到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我们都是认知上的“盲视”患者

作者: e6ee935b9360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3:18 被阅读4次

盲视:骑驴找驴背后的认知原理

我们在上个单元讲了“异化”:异化是因为过度专注于手段而遗忘了目标和目的的一种结构性、甚至整体性的遗忘。

生活中还有一种和异化不太一样的间歇性、暂时性遗忘。比如前几天,我着急出门,临上车的时候习惯性地摸了一下口袋,发现手机不在,我立刻就慌乱了,然后旁边同去的朋友说,“你手上不拿着你的手机呢么”——我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摸口袋找手机,手机当然不在口袋里。

这种民间俗称“骑驴找驴”的事情经常发生,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包含着认知心理学的原理——盲视。

“盲视”的英文是blindsight,实际上指一种疾病。

盲视患者的特点是:患者的眼睛没有出问题,能看见,但是他认为自己看不见,而且是完全、始终、整体性的看不见——他丧失了对他视觉的意识。比如在一个摆满了家具的房间里,盲视患者虽然看不见,但你感觉他好像看得见——他会避开一些障碍物,但他自己是真的感觉不到自己看得见。

“视而不见”这个成语可以很好地形容盲视症的特点:已经看见了,但他不觉得自己看见了。

盲视症不是眼科医生能解决的,它是视觉后台处理系统发生了问题。盲视在神经学里的定义是:视觉皮层某些部分的病变让盲视患者意识不到自己看得见,但大脑其它部位,比如顶叶皮层、下丘脑等继续以有意识的方式存储相关信息,患者的“看不见”是他不知道自己看得见,他感觉自己是一个盲人,其实他的视觉系统在底层还在悄悄运行。

你知道的远大于你知道自己知道的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有一位女性患者得了盲视症的变种——左半脑忽视症。左半脑是管右边视觉的,因此她看前面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右眼是看不见的,只能看见左边的东西。

研究人员给这位患者两张一幢房子的不同照片,照片的左半部分都是相同的,但右半部分不一样:第一张照片就是完整的房子的照片,另一张则是房子的右半部分着火了。

研究人员: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 患者:都是一样的。 研究人员:你会选择在哪一幢房子住? 患者:第一张照片(房子没着火的照片)。

这个实验说明:认知作为一个结果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认知以及认知随后作出的选择、判断、决策形成的一个结果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有些事你是知道的,是显性的,有些是你不知道的。

这位女患者明智地选择了不着火的房子,但如果问她你为什么不选择第二张照片,她说不上来——决策是对的,但说不出作这个决策的原因。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

你所感知、知道、认知的是一个集合,你知道你知道的又是一个集合,后一个集合是前一个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说,你知道的往往远大于你知道自己知道的。

你知道的东西在悄悄影响你的判断、决策和认知,这一点你又是不知道的。

有些看上去很傻的人能作出很正确的决策,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这些因素他不知道;而好像很聪明的人却作了错误的决策,因为他们是按照逻辑和理性去仔细甄别和选择以后作出的一个看似好像是正确的选择,最后可能是错的。

“盲视”情况下,如何升级认知?

我们之所以讲到“盲视症”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个现象背后折射了一个近二三十年来认知心理学上很重要的发现:多达90%的认知是无意识的。

所谓“无意识”,是你认知到了,但对这种认知你是没有感觉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都大大高估了对自己想法的自主程度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你之所以认为你是自主的,是因为你知道你的选择是依据一系列显而易见的、你自己知道的理由作出来的,但实际上,那90%影响着你认知决策的东西往往是你不知道的,这些东西你并没有自主性——你是大大高估了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的。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傻到自己被卖了还帮人数钱”,但很多时候,我们帮人数钱这样一个结果和选择,是由多种我们不知道的因素共同影响和决定了的,并且在这些因素当中有多达90%的因素是我们不知道的。

我们表面上是自己坑自己,实际上,是很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在坑我们,但我们不知道,最后,还要自己承担这个后果。通常,我们把我们本该知道、实际上也知道,但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现象称为“遗忘”,很多的遗忘我们是完全不知道我们在遗忘的。

行为心理学大师卡尼曼说,“我们对我们的盲视是盲视的”。可能每人都是一个盲视患者,而且对自己这种盲视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认知当中,90%的股东是我们不知道的,但作为股东,他们有自己的投票权,会影响我们最终的决策和效果。

我们费了半天劲,只升级了和10%有关的部分,却对90%的存在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办?要升级我们的认知,就要完成这个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这个单元的话题就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相当不自主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升级认知、优化决策。

更多付费芝士界的专栏、大师课、精品课解读,同时也分享,欢迎来撩共同学习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我们都是认知上的“盲视”患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au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