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应用心理学博士陈海贤曾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学生说,“我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希望能成为像我老师那样的科学家,
但是当科学家首先要考GRE,
要去国外读博士,读博士还要读很多很多的文献,发很难的paper,
回来以后呢,还要组建自己的实验室。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差错,我的目标就功亏一篑了,
想到这些我就很焦虑,一焦虑我就觉得眼前做的这些事没什么意义,
于是什么也不想做了。”
身在职场,最近为何经常感到焦虑?他认真的计算“投入产出比”,渴望得到一个“会有好结果”的保证,
由于想达成的目标存在不确定性,于是三心二意、东张西望。
“身处此时此刻,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制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
小A最近很焦虑,
工作枯燥,孩子要养,家务事太多太多,
很忙很不安,但是还要每天循环、循环、循环。
身在职场,最近为何经常感到焦虑?为了寻找更多可能性,小A决定通过学习来增加的职场竞争力,
毕竟多元化职业是未来就业领域的一个趋势。
今天有商务英语培训班问:想扫除您在职业生涯中的英语障碍,为事业锦上添花吗?
想!于是报名。
改天有书单说:改变你的认知,带你进入全新的世界。
买!于是选了一堆。
又听到同事叨念今年考职称限制条件很多,以后越来越难考是个趋势。
考!于是查攻略、做计划备考。
短暂缓解了一些焦虑,感觉美好的未来在向自己招手致意。
….
同时报了五个不同兴趣的网课,课程扎堆;买了一大批书籍,有些连包装都没拆;做考试计划做到天荒地老,却没有动笔做题。
有动力,有想法,但无法看到个人实质性的成长。我们把它称之为------虚假的进步。
前一阵子被张泉灵刷屏的演讲,不仅讲过“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还讲过“在消费领域,能够直接抵达你内心焦虑的是最能够让你掏兜的。”
掏兜的时候,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快,在每个人都会被评判、被定义、被量化的今天,生怕比别人反应慢。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科技正在改变世界,新时代的诺亚方舟就停在我们面前,然而大多数人不得其门,缺乏与这个时代匹配的方法论,观望还是向前?鼓足勇气跨出去的时候你不确定会掉入海里还是登上甲板。
身在职场,最近为何经常感到焦虑?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发出感叹: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无论做什么,在哪里做,都无法保证做一辈子。没有一个行业或平台能够真正带给一个职场人安全感和稳定感。
随时会被替代
比较过后不如人
求而不得
…
其实是对自己抓不住某样东西的恐惧。
“三十不立,四十仍惑”,人人都会焦虑。
著名哲学小说《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有一句话,“今天,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或是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就是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居安思危很正常,时代变化是常态,首先要面对、接受。
有些人还没被挑战所冲击,就先自乱阵脚被焦虑打败。
除了打鸡血之外,还需要一份从容不迫。
身在职场,最近为何经常感到焦虑?静心沉潜,与自己对话,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不去想不能控制的事,
比如过程是我们能控制的,而结果是不能控制的。
那就把能控制的过程做到极致。
纵然这世上有那么多种优秀的品格和能力,你也没法全部拥有,
当然也没有一种方法和路径是万分正确的。
所以只要发挥好自己擅长的,有专注性的增加你真正喜欢的。
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特点,
你的特点让你区别于他人,区别于平庸,
更重要的是,这些特点使你真实,使你心悦。
明白有舍有得,而不是患得患失。
“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
---《当下的力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