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机叫做舰载机,这年头舰载机早已变成了一个长度超过20米,起飞重量高达30吨的庞然大物。出于安全考虑,舰载机都得配备两个发动机,而发动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尾部喷射的高温气焰会对甲板造成严重的腐蚀,所以航空母舰的甲板需要特种钢材来制造,而这种特殊的钢材全球能生产的国家寥寥无几。即便有了这种钢材,如果焊接和处理的工艺不给力的话,航母甲板照样会变成军队眼里的豆腐渣工程。
这个起飞甲板仅仅是航母复杂工程中的一小部分。舰载机想要安全起飞,跑道的合理设计也非常重要,如果要增加辅助起飞的弹射装置,难么甲板的复杂度又要提升一个数量级。干完活儿的舰载机想要安全地降落,需要借助航母上的拦阻索。拦阻索是一条钢索,控制它的是复杂的齿轮结构和动力系统,它既要在很短的距离内将30吨重的飞机迅速拉停,同时也不能损坏飞机,并且自身强度还得可靠,否则下场将是机毁人亡。
(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弹射装置和拦阻索虽然复杂,终究是航空母舰复杂系统里的小部件。航母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它的内部结构,要保存飞机、要维护飞机、要保存弹药,相应的作战官兵和服务人员要吃要住要活动。更重要的是航母它终究是一个作战指挥平台,集成了复杂的电子系统、武器系统和指挥系统。总得来说,航母这东西是要把一个空军基地塞到一艘船里,还要确保这个基地机构合理运转良好,不但要攻防兼备,在需要的时候逃也要逃的快。
航母这样一个可移动的军事基地一直让沿海国家特别眼馋,但是全世界能造出它的国家屈指可数,很荣幸也很开心的是我国是其中一个。那些造不出来的国家就想办法从别处买,有钱的就买新的,没钱的就买个二手的。印度在1957年从英国买了一个二手小航母,经过改造取名为“维拉特”号。这艘小航母被印度人使唤了40年,直到1997年被彻底玩残玩坏的维特拉号才悲惨退休。后来印度又先后从英国和俄罗斯买过两艘二手航母,玩得久了就产生了自己动手整一艘国产航母的疯狂想法。
想法落实的年份是2004年,印度政府拨了5亿美元给国内的科钦造船厂让它尽早开工。为了纪念第一艘航母维拉特号,这艘还没受精的国产航母就给取名叫维克兰特号,这个词在印度语的意思是“勇敢”。科钦造船厂接到订单半年后宣布立项动工,如今13年过去了,印度这艘国产航母依旧是个半成品,正式出海的日子恐怕连造船厂的厂长也说不清楚。这艘神奇航母的图纸来自法国和意大利,制造甲板的特种钢材来自有严重拖延症的俄罗斯,其它那些我们难以列举的东西基本上从全世界采购,印度人算是只负责造船壳,造了几十年总花费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还是没造好。
(建造中的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维克兰特号至今已经3次下水,有两次是因为科钦船厂在接到其它的订单后因为空间不足,所以把维克兰特号暂时推到水里给腾地方,等负责采购配件的部门买到东西了再拖进船坞继续组装。当然即便是完整充分地把所有零部件都搞到手,这艘航母也未必可以按时完成,因为组装航母不是组装电脑主机,组装起来还得能用不出事才行。为此我们只能说,有造航母的理想是好的,敢自己动手的勇气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印度的制造业水平那是实在不应该挑战这种高难度的项目。
印度在独立之前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国人走后印度照搬了英国的体制,也是议会制。也就是说总理是国家一把手,总统是谁不查资料的话一般人听都没听过。现任总理莫迪2014年5月份上台执政,看看这几年中印两国之间发生的各种不愉快,就知道这是一位秉承了印度人反华抗华优良传统的总理,他在上台之前就对中印之间失衡的贸易状况很不满意,对已经造了10年的维克兰特号航母的烂尾也不满意。
在莫迪上台的2014年,中印之间的贸易逆差高达378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卖给印度的多,印度卖给我们的少,它家靠卖大米卖橡胶辛苦积攒的美元每年都会有378亿流失到我国去,这个让总理莫迪感到肉疼,他想解决这个问题。
上台后莫迪花了4个月的时间熟悉办公场地,跟各部门官员出去吃饭拉关系,忙活到9月份觉得搞定了这些杂事后,提出了一个雄伟的计划,这个计划叫做‘’印度制造”,大致内容就是要在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制造业大跃进,目的是摆脱对中国货的依赖,扭转中印贸易逆差的局面,争取早日让印度人都骄傲地用上印度货。
(雄心勃勃的印度总理莫迪)如今这个计划已经执行了3年多了,“印度制造”的现实效果对于莫迪和围着他的印度小粉红来说,一定是失望而心酸的;对于我们那部分一直看印度不爽的同学而言,效果却是喜闻乐见的。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印贸易逆差达到了60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在莫迪轰轰烈烈推动印度制造的这3年里,我们卖给印度人的东西更多了,同时印度卖给我们的东西也变少了,“印度制造”这个计划被外人认为已经失败。
看数据的话莫迪这个宏伟计划似乎真的没有弄成,挺好的一个事儿咋就弄不成呢?因为制度有弊端。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全国有27个邦。“邦”这个行政区域按级别算的话相当于我们的省,但是既然叫“邦”不叫“省”说明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在于政府的形成方式。我们的省其实是中央政府的下级机构,无论省政府的一把手还是省政府的财政收入,都要接受或服从国家的安排和指导;但是印度这个邦就不是了,邦基本上是独立于中央而存在的,邦长是各邦自行选举产生的,各邦的税收和预算也基本上是自己说了算,联邦政府很难干涉。
(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联邦政府和各邦政府之间的关系,就跟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是什么样的呢?曾经美国某位州长觉得近期兜里的钱比较紧张,就对打算过来指导工作的总统奥巴马喊话说,我们这个州不太欢迎你,我看你还是别来了,恕不接待。有同学看到这个就表示不能理解,一个基层官员居然敢这样对总统说话,这是不想混了吗?那州长淡定地表示,奥巴马是人民选的,我也是人民选的,我为选我的人负责,他为选他的人负责,他管不了我,我也不怕他。
这种体制的好处就是民主。在印度无论是文盲还是教授,都可以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比如一起排队选邦长和一起排队选国会议员,然后间接选出总理。所以民主一直是印度最值得自豪的地方,也是很多西方国家青睐的东西,所有那些想拉着印度在东南亚或者印度洋制衡我们的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或者日本,虽然心里清楚印度的实力是几斤几两,但是在民主这方面他们表示彼此之间是没有什么门槛的。
只可惜啊,印度确实文盲比较多,整体上看不但教育水平落后,经济发展状况也很落后。一个落后的国家却有着完善的民主架构,把权力关进了笼子,并且分散到各处,常常骄傲地以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这到底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局势君曾经不厌其烦地念叨过,民主程度高和日子过得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印度严重的贫富分化和较低的经济水平以及糟糕的基础设施,让它的民主光芒一点儿都不耀眼。
(印度的城市交通)莫迪同志提出“印度制造”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不同的邦之间是不是会响应这个政策那就不一定了。要是某个邦的邦长对总理这种宏图大业公开反对,莫迪是毫无办法的。他不能发个红头文件,以对抗中央的理由免去这位邦长的职务,换个听话的人。不同邦之间的官僚系统有不同的工作习惯、不同的收费标准、不同的投资政策,甚至是不同的语言,这一切都变成了繁重的经济成本。政府想对国家动这种大手术,可实现性非常低,说不定防菌服还没有穿好人已经被弹劾下台了。在这种时候,制度的劣势所产生的阻力是国家一把手非常无可奈何的。
网上有个例子说,想把一批货从印度首都新德里运到印度沿海城市孟买装船,一路上花掉的运费很贵,有多贵呢?贵到和同一批货从我们广州走水路运到孟买是一个价。虽然海运的价格相对便宜,但是前者可是在它们自己国内,直线距离只有1000公里,后者的实际距离超过5000公里。
这个例子背后反映的是印度不同邦之间道路状况的差异、收费差异和管理差异。在那种地方想修一条贯穿南北穿过多个邦的高速公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那些不会说话没有思想但是属于特级保护动物的牛群都不得打扰,更何况和村民谈征地补偿这种事呢?
如今印度最大的优势是庞大的人口和低廉的工资。人口庞大意味着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低廉的工资意味着利润高,因为看中了这些所以这两年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搬到印度挖宝。但是这些企业后来也没有在印度大富大贵,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没有因为这些外资而出现什么奇迹,备受莫迪关注的制造业水平依旧没有多少提升,他们从我国制造业领域进口的产品反而一直在增加,向我们证明着他们家的消费潜力确实是巨大的。
(印度的纺织工人)印度在制造业领域的威胁曾经喧嚣一时,但是至今没有搅起多大的风浪。没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口难以形成高效的劳动力,没有统一语言却被奇怪宗教占领大脑的人口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劳动力;那些臃肿却不听指挥的官僚机构和落后的基础设施,都会变成经济发展的阻力。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某个县城或某个市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邦甚至整个国家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便精英的顶层管理者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但是联邦制下各地对顶头上司的那种不屑,注定了解决问题是既艰难又漫长的,印度制造想要威胁我们,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