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
(四十三)
副标题:白茫茫大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4713/8cde0ce369e83988.jpeg)
今天借[简书]平台,继续侃侃《红楼梦》诗词歌赋,“自娱自乐”地侃了第四十三篇了,为完成“简书达人”的任务,双休日码了这篇侃“白茫茫大地”。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郷鄉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是写王熙凤的曲子,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
王熙凤是贾府的当权派,主持着荣国府,并协理宁国府,她为所欲为,弄权弄钱,短短掌权的几年间残忍毒阴之能事,制造了好几起命案,曹公雪芹笔下撰编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是写贾巧姐的曲子,曲名“留余庆”是凤姐的女儿贾巧姐,由于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由刘姥姥救巧姐出了火坑。
《红楼梦》的故事发展到贾府事败后,巧姐的母亲王熙凤获罪,自身难保,女儿巧姐被狠舅奸兄欺骗卖到烟花巷,贾琏夫妻“家亡人散各折腾”,这些情节曹雪芹在小说第五回判词中已设计,巧姐得刘姥姥救助,贾巧姐由出身侯门的千金,后来变成一个在“荒村野店”里“纺绩”的村妇。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李纨是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官至国子监,李纨识得《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嫁到荣国府后,青春守寡,悉心培育儿子贾兰,《红楼梦》后续者高鹗设计,后来贾兰中举,李纨“凤冠霞帔”。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同情!
这首曲子是写秦可卿的,曹雪芹笔下设计的秦可卿,她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从“寒儒薄宦”养大进入贾府,《红楼梦》故事中设计了秦可卿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之人。
草草浏览《红楼梦》读了“好事终”,体会其所指不仅仅是秦可卿一人,而涉及整个贾府乃至“贾
、王、史、薛”四大家族。
收尾:飞乌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乌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4713/7a718a284f09db3f.jpeg)
这首曲子是对金陵十二钗命运的破题,道出了贾府家破人亡、一败涂地的景象,是贾家终了关门打垟的曲子。
这首曲子是十二钗曲的收尾,原作者曹公雪芹在表现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情景時,当然是以写十二钗的结局为主的,但是,它的目的毕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经具体写过的各人命运再重述一遍,曹公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裂开来,按人分派,使每句曲文分结一钗,这首曲子为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预先敲响了丧钟。
这首曲子在结尾句中,以食尽鸟飞,唯余白地的悲凉图景,作为贾府未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惨象的写照,这是原著作者曹公雪芹极其明确地揭示了全书情节发展必以悲剧告终的设计。
鲁迅先生论《红楼梦》就非常重视这个结局,他介绍续作者高鹗,只述梗概,不引其细节,如何用自然界的雪景“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来混充此曲未句的所喻之贾府败亡景象的。续作者与原著精神的“绝异”,终以贾氏“兰桂齐芳,家业复起”,从根本上歪曲和篡改了原著作者曹公的原创精神。鲁迅先生说:“赫克尔(E.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時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實的。”(《坟.论睁了眼看》)
“白茫茫大地”一说,贾府在事败之后,还遭到过一场大火,所有房屋园林都被烧得精光,所以才成了一片茫茫白地。这也还是值得商榷的。
有两条小说中的埋笔:其一,小说第一回:“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多,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曹公在《红楼梦》故事开篇,正是以这种受“隔壁”连累的“接二连三,牵五挂四”的火灾,正喻意为作为后来突如其来的使四大家族“一损俱损”,彼此牵连获罪的灾祸的象征。
其二,第三十九回:曹公设计了一个故事小插曲的情节,众人听刘姥姥信口开河地讲雪天早晨听得柴草响的故事,刚说看到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小姑娘,“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丫头回说:“南院马棚走了水,不相干,己经救了下去了。”贾母胆小,出至廊上来瞧,看着火光熄灭才进来。曹公是相当吝啬笔墨的,这一小段故事的小插曲的描写是否作为“引子”之用的。
其三,回过头来看,这两首曲子的未尾两句,“好一似食尽乌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讲得也蛮清楚了,“茫茫白地”和“食尽乌飞”一样,“好一似”是一种比喻,这比喻既非“雪地實景”也“非一片焦土”,这种荒凉造成了“食尽乌投林”,我们确信贾府的家业最后被弄得如此干净,除了四大家族失势的原因之外,冇诸如火災之类的自然灾祸的偶然因素,是值得商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4713/2e91d1a6304b94ca.jpeg)
本文主要资料引用红学大师蔡义江先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