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
1.
小区楼下有一家豆腐房,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豆腐房开在小区里,生意倒还不错,豆浆、豆腐脑、豆腐一大早就能卖出去不少,余下卖不了的推到街上,不到中午也能卖光,然后下午就可以休息了。傍晚的时候泡好豆子,早点儿休息,第二天凌晨继续磨豆子和做豆腐、买豆腐的过程,天天如此。
我家孩子爱喝豆浆,所以每天早上都会去买。豆浆不贵,一块钱一袋。一袋就是一水舀子的量,大概能盛四小碗的样子。去买的时候,豆腐房的男主人或者是女主人会用水舀子从一个盛放豆浆的大铝盆里把滚烫的豆浆舀出来给装到方便袋里,一袋装一舀子,然后把方便袋口转几圈系好了递给顾客。
刚开始的时候,担心不够喝我们就买两袋。家里四个人喝,每人喝一碗到两碗,时常还会剩下。后来,我们就买一袋,可是人多,一袋又总是会不够喝,于是买两袋就成了经常。
因为经常在他们家买,豆腐房的男女主人也就知道我们的习惯,所以每次去,只要把钱给他们,他们就会根据给的钱数给装一袋或两袋豆浆。
可是,最近半年来,我们发现,买回的豆浆分量明显减少了。袋子里的豆浆远没有以前的多,拎在手里也没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以前买两袋喝的时候会有剩余,现在还是那样喝法,但两袋却已经不够喝了。以至于,妻子气愤地说要自己做。可是豆浆机做出来的豆浆一是量少,二是费电,三是豆渣过滤不干净,喝起来口感很是不好。所以,这样做了几次后,妻子也就再也没有了做豆浆的热情。这样一来,买豆浆就又成了常态。
尽管分量在减少,可我以为总还是比喝牛奶要便宜许多。大概豆腐房的老板也是考虑到这样一层意思,才故意减少量而想要促使我们买更多吧!我留意观察了一下,自打豆浆的量减少之后,他的豆腐也不太好卖了。以前不到中午就能卖完,现在常常是中午的时候他们还在街上叫卖。而且,每天进出豆腐房买豆浆的人也少了很多。
其实,卖豆浆卖的主要是水,这一点但凡在农村生活过并自己家做过豆腐的人就都会知道。豆浆是做豆腐时候的副产品,豆子磨好之后在倒进在热锅里熬煮的过程中,只需要加入足量的水,就可以在煮好之后过滤出豆浆。豆浆的多少,取决于添加的水量。当然,添加的水多,浓度就会降低,口感自然就差,也不易做出豆腐;添加的水少,浓度就会增大,口感就好,也就越容易做出豆腐。
豆腐房磨的豆子多,添加的水量自然就会大,熬煮出来的豆浆也就会更多。因此,豆腐房的豆浆成本远比我们自己做要低很多。一袋豆浆卖一块钱就已经很赚钱了,而分量不够自然就会赚的更多。
或许豆腐房老板觉得小区里只他一家,去其他的地方买又比较远,才会用这样的手段想要多赚钱。但,他恰恰忘记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是想要急于得到的东西就偏偏越是得不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在他们家买豆浆了,买豆腐和豆腐脑的人也在减少,而他卖豆腐的速度也在减慢。但是,我为了方便,并没有转到其他地方,仍旧在他们家买。尽管因为不够分量,心里也颇不痛快,但毕竟是离家近,所以我也就忍了。
今早我去买豆浆的时候,老板对我说,现在爱喝豆浆的人少了。我笑一笑,没有吭声。其实他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自己的贪财才导致了顾客的流失。急于赚钱反倒导致了自己的顾客流失,这恐怕真的是他没有想到的。
2.
而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
很多写作者听了几堂课,写了几篇文章,就想要得到十万几十万粉丝,并实现月入过万的大有人在。可是,如果那么容易就能达成目标,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焦虑?
所以,最要紧的是让自己先一步一步的稳步完成量的积累,保持文字的浓度而不添加过多水分,不减少分量,不让读者觉得文章寡淡无味。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每一篇文章都有足够的鲜香味道,给读者完美的阅读体验,吸引他们关注,进而积累起稳定的粉丝团,为实现变现创造可能。不然,也就如同豆腐房的那对夫妻,因为急于挣钱减少了分量,结果反倒流失了顾客,岂不是得不偿失!
读者是有着明确的感知的,你写的文字分量够不够,他们一读就知道。分量不够的文字不会打动人心,自然就无法吸引读者的关注,怎么会积聚起人气实现变现呢?
所以,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写出够分量的文字,写出能够吸引读者并能触动人心的文字,如此才能距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不要急于变现,不要看着别人的进步就急躁不已,安心地做好自己才最重要。
不读书就不会写出有质感的文字,不经历就不会写出有体验感的文章。而这些,都需要过程。所以,写作的路上,你得慢慢来。多读书,多经历,积累足够的素材才能写出有厚重感的文章,也才能直达读者内心,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读者如何变化,那些有质感有厚度的文字都会在经历大浪淘沙后被永久留下,而那些应景的快餐文字则都会被历史的风沙埋葬,不留下一丝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