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 第十八天 320页到338页
就这段内容,有如下收获:
家庭教育方式上,往往是这样的特点,对婴幼儿(6岁以前),父母们倾向于宽厚甚至溺爱,但是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有相对的约束过分。这就导致了在学龄期的儿童很不快乐。父母们,因为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对他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所以不能够恰当的应对儿童的情绪冲动,缺少接受性态度、理解和疏导,要求孩子的行动去为一项完全与家长为转移。这样一个陡然的变化,会让孩子感到特别难以适应。带孩子又没法表达,只能把家长带来的负面情绪,默默的埋藏在心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正因为如此,对于上大班的孩子来说,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因为这段时间是养育儿童健康情感的敏感期。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什么是素质教育?从理论上来看,可能很多人不关注,但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认同自己的国家,能与世界对话,热爱学习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健全,充满活力,心灵丰富,能够尊重与理解,沟通与合作,追求自己幸福和爱护他人幸福等等。仔细回味这些内容,它绝不是仅仅重视知识学习而强调知识应用,整合与发现的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养成道德习惯,体验道德成长的重要资源,其核心是人的德性。尤其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那位在纳粹营集中营的幸存者,他是一位校长,在给学校新来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通过你的辛勤努力,培养出有学问的怪物,有技术的精神变态者,受过教育的艾克曼一类的屠夫。仔细回味我们现实中的教育,德育放在了什么位置?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进行的?德育绝不是口号,尽管现实中应试教育特别特别的突出,但作为老师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仅以最大的可能找寻一切的时间,去影响每一个孩子,让他身心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