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日小国学每天写1000字
不做书奴隶:背《大学》,说源起(一)

不做书奴隶:背《大学》,说源起(一)

作者: 新月娟娟从容新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2:54 被阅读30次

    为了精进专业技能,拿《四书五经》来练脑、练字,练心。从《大学》开始,断断续续也有一周多了。其实每天用来背书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背诵的过程也时不时被孩子,被家庭琐事打断。

    背书本身只是技能,深度的学习才更为可贵。鲁迅先生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今天,不只是背背写写《大学》而已,想说说关于《大学》所推崇的理学的诞生。

    公元960年,有一个道士模样的人,他正倒骑着驴,行走在一条大路上。当有人告诉他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时,他惊喜地从驴上摔了下来,说:“从此天下定矣”。他叫陈抟,是五代末期华山里神乎其神的一个道士。在他身后,我们看到了他的弟子穆修,而穆修的背后则是他的弟子周敦颐。此人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是当时的学问家,世人评价他的品行时说“胸怀洒落如风光霁月。”

    周敦颐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就是那篇美轮美奂的《爱莲说》,另外,他受到祖师爷陈道士的影响,以道家的语境写了一本书,叫做《太极图说》。书中提到了”无极“这一概念,它是万物的造物主,也是万物运行的标准。在周敦颐的身后,我们会看到两个相貌相似,神情却迥然不同的人。一个脸上荡漾着和气的颜色,而另一位神情严肃活像僵尸。这两人是亲兄弟,和气的那位是哥哥,叫程颢,严肃的那位是弟弟,叫程颐。

    多年以后,兄弟俩从老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无极”理论中,抽出”理”和“道”的概念,自成一家,这就是理学的雏形。

    理学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一切行为的规范。周敦颐说他叫“无极”,二程说他叫”天理“。而天理的敌人则是“人欲”(不合理,不正当的行为和欲望)。每个人一生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这个天理,去除人欲。归根结底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鱼翅鲍鱼,这就是人欲;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这就是人欲。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虽然他是不合理的欲望,但也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你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的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如何”存天理,灭人欲。“程颢和程颐的方法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也就是说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

    二人的主张不同,是因为心性不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程颢和程颐兄弟二人去参加宴会。宴会上,哥哥程颢对主人送到怀里的歌女温存备至,而弟弟程颐对怀里的美女连看都不看一眼,反而气得七窍生烟。回家后,他指责哥哥有失体统,程颢大吃一惊,说:”我当时在饭局上,怀里有美女,心中就有美女;我现在回家了,怀里没有美女,心中也没有了,而你直到现在心中还有美女?!”

    这个故事恰好戏剧性的验证了两人的思想。程颢认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而程颐认为必须要时刻约束自己,让外界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心。

    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而陆九渊则继承了程颢的思想。朱熹和陆九渊凭借天资将这两种思想发扬光大,这就是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

    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九渊心学,目的都是为了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要存天理去人欲呢?另一位理学大师张载给出了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如此精彩雄壮的格言,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也许只一次,这四句话就是理学家的名片。

    实际上,理学的思路虽然来自道家,但创始人都承认理学是儒家思想,是新儒学。不过,理学谈的却是儒家鼻祖孔子最不愿意谈的问题“性和天道”(子罕言性与天道),表面上看,这背离了孔子的方向,其实不是这样。

    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六派。(待续)

    (本文内容非原创,多为抄书而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书奴隶:背《大学》,说源起(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z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