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儿子才1岁多的时候带他出去玩,看到旁边一个妈妈,对着一个哭的伤心不已的小男孩怒吼,嗓门很大,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想发生什么也不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不管不顾的发飙吧,有损孩子尊严,自己也显得不太体面。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真叫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
随着儿子的长大,我发现自己也变得经常对他吼,表现出不耐烦。比如今天,他把饭菜当球抛,我怒了。后来又揪着我一直陪他玩,我烦了。小家伙一连哭了好几次,我有些歉疚,回想近几个月,好像经常在对他发脾气,吓得他哇哇大哭。可是人都有情绪,不生气的父母想必真的很少,一方面需要克制自己的愤怒,另一方也需要在孩子面前学会表达愤怒。
在《如何说宝贝才会听》中,介绍了几种表达愤怒的方式。
用一个词来表达。比如今天儿子拿着勺子在那倒来倒去,也不吃,还搞得到处都是,那么我可以把所有的愤怒压缩成一个词“停”,可以提高嗓门,加上脸上阴霾的表情,他能感受到,妈妈生气了。接收到妈妈生气的信号,但是妈妈并没有去攻击他,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心灵伤害,自己的怒火也得到了发泄。
提供信息。刚才如果一个词还不足以表达愤怒,那么可以在加一句,饭菜是吃的,不是玩的!
描述感受。我看到饭菜乱扔,很不高兴!
描述看到的。我看到餐桌弄脏了!
很遗憾今天对儿子怒吼的时候,以上做法一个没用,劈头盖脸一句,“你不吃就下去!”,嫌弃,责备,厌恶,烦躁的情绪体现的淋淋尽致。当然儿子也接受到了,于是哇哇大哭。
怎么把伤害降到最低?
这里我学习了Dr.魏的做法。道歉,接纳,回顾。
道歉。其实跟儿子的相处,我已经练就了一张厚脸皮,道歉张口就来。过去抱抱他,对他说,“对不起,刚才妈妈不应该凶你。”,他立马哭声小了,情绪慢慢缓和。
接纳。接纳表示接纳孩子听到我道歉后的反应,比如拍我,或者说恨我之类的。好在我们家这位目前还算温和,我一道歉他就接受了,并没有进一步的闹情绪。
回顾。还原事情的起因。我告诉儿子,饭菜是用来吃的,拿来乱扔不仅浪费,还搞得乱七八糟。如果不想吃,可以把碗推给我,或者摇摇头都行。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一脸认真的看着我,似懂非懂。
回顾的过程很重要,Dr.魏在文章《家长的情绪自我修养》是这样说的,“这样能让孩子理解,妈妈发火是有原因有规律的,生活还是可控的。要是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一顿打骂,又莫名其妙地得到安抚和补偿,会让孩子感觉不知道雷区在哪儿,没有安全感。”
当事故平息后,可以跟孩子讨论,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最后,记得照顾自己,做些缓解情绪的事,比如找人聊天、跑步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更好照顾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