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长咨询我:
她觉得自己脾气越来越暴躁了,总是忍不住发火。
就比如昨天:
她让女儿看写字书,女儿不看,晚上吃饭又不老实吃,还把碗摔了,她就气了,然后忍不住凶了女儿,还说了一些过分的话,女儿哭的很凶。
事后想想,她感觉很后悔,也想过改,但有时候真的忍不住,想问问怎么才能控制让自己不要发火。
我很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很多家长在事后都会懊悔自责,觉得自己伤害了孩子,心里充满了歉疚感。
其实,我想告诉你:
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大多时候他们都能明白父母只是一时情绪失控。
再爱孩子的父母,再乖巧的孩子,都会有冲突的时候,在冲突中,孩子可能会生气,我们做父母的当然也可能生气。
父母和孩子一样,都是普通人,所以当你提醒自己不苛求孩子的同时,也放过自己。
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没错,我是父母,但我首先是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会对孩子生气,这很正常。
在你想通这一点之后,你的情绪就会好很多,不会再对“我对孩子发火”这件事耿耿于怀,下面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如何正确的发火”。
“发火”,说到底是愤怒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打开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你怎么又把铅笔盒弄丢了,不知道赚钱不容易吗,长大了就是个败家子!”
“你看你作业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写好,不是说要努力学习嘛,天天打游戏,就知道骗我!”
“你到底要不要上学,天天鬼混,将来出去要饭算了。”
这些话一说出来,家庭大战就一触即发了,孩子听了不高兴,你说了你也不高兴。
纵观这些话我们可以发现,“发火”有四个共同点:
1 以“你”为开头,指责意味十足
2 绝对化的描述,以一件事概括全部
3 侮辱性的评价
4 大多数都是反问句,讽刺意味十足
这样一分析,是不是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发火”原来这么伤人,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发火”呢?给大家支几招:
1 换成“我”为开头
当用“你”作为开头时,不管你后面说什么话,感觉都是在指责对方,你成了一个审判者,此时你的理性就会心安理得的沉睡,任由感性发泄。
换成“我”为开头,理性就会被唤醒,毕竟后面的话都是关于“我”的。
更重要的是,情绪是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自己对此负责,而不是让别人负责,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大脑才能理智工作,不被“情绪中枢”所控制。
2 明确表达情绪
虽然行为上我们表现出的是发火,但深究一下我们的情绪其实是不一样的。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
有的是心疼,心疼东西丢了;
有的是着急,着急孩子写作业太慢;
有的是愤怒+担心,孩子没守承诺,担心孩子未来的前途……
只有分清不同的情绪,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
3 阐明引起情绪的具体行为或事件
只有说清楚我的情绪从何而来,才有针对性,才有改变的可能。
所以上面的那些话可以改成“我心疼铅笔盒又丢了”,“我着急你做作业做的慢”“我愤怒你不遵守承诺”“我担心你不认真学习,会影响你将来的前途”……
这样孩子才会知道问题真正出在什么地方,愿意听你去说。
4 表达你的期待
意识到问题,下面就是要给孩子指明方向,你可以这样表达你的期待:
我心疼你又丢了铅笔盒,这让我觉得你不爱惜东西,以后用完东西要及时收拾好;
我着急你做作业有点慢,这会影响你其他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提高做作业的效率;
我愤怒你不遵守承诺,还担心你迷恋上手机游戏,我们是不是要定个游戏时间;
我着急,感觉你学习没有动力,这样下去,我担心你以后的前途。我们谈谈你的学习问题吧。
和原来的“发火”模式相比,这样的“发火”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能够表达你的心情和想法了呢?
想要阅读本篇原文,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后台回复关键词【对孩子发火】,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