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情人节双双而至,对我这个在异国求学的单身狗造成了平方倍的打击。
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情人节行程:上午陪一对情侣上课,下午和一个男的出去逛街。
我大概是没救了。
但人没救,文章还是要写。
仪式感,是我今天想讲的一个词。
之前的文章里面其实提到过几次这个词了,但拿出来单独做文章是第一次。
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总体来说可以归纳成一句话:
对于平凡生活抱以不平凡的态度。
就算只是吃一片吐司,我也要在桌面上铺上一块儿蓝白格子相间的好看桌布,倒上一杯温好的牛奶,旁边放好银质的刀叉,一刀一刀切开吐司,用叉子叉成小块儿送入嘴中。
因为是情人节这天写的这篇文章,所以我想把仪式感,带入到爱情中。
我喜欢你,所以我要写一长篇表白的文章,我要轻轻而又优雅的在你额头上留下一个吻。
我们恋爱了,所以我要记好你的生日和每一个可以一起度过的节日,偷偷的买好礼物,给你惊喜。
我们吵架了,我们互相不理对方,比拼掉落下来的眼泪谁比较多。
最后,我们分手了,我们见面,面无表情的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然后回家哭的撕心裂肺,告诉自己,这个人从此在自己的生命里消失,然后郑重其事地删掉联系方式,继续哭。
仪式感,贯穿了大多数年轻人恋爱的全部。
然而,似乎只是年轻人。
他们高呼着爱情,高呼着理想,他们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喜怒哀乐,让全世界为他们鼓舞和欢欣。他们称自己仪式感,我们称他们中二病。
仪式感究竟好不好,我不知道。
但仪式感肯定合理,因为存在即合理。
为什么仪式感,会合理呢?
我想了很久,只想到一个我也不知道正确与否的答案:
我们,只是想抓住每一个我们可以有所准备的瞬间。
以前听说过一句话:
在你生命里出现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你准备好才出现的。
其实,不只是出现,离别也是。
我们已经遭遇了太多突如其来的相遇,和猝不及防的离别。
你一声不吭,就这样,在我不经意间进入了我的世界。
我无能为力,被动接受。
而当我终于习惯了你的存在,习惯了你的温柔和细语。
你却在一个下着雨的夏天夜晚,呢喃着离开。
我依旧无能为力,被动接受。
仪式感这三个字,在这里,支离破碎,尸骨无存。
人生是一条充满意外的路,我们无法做好准备。
所以当我们可以用仪式感来纪念某一个瞬间的时候。
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不放,然后单曲循环。
仪式感成为了一根拯救我们的绳。
让我们在这个飞速相遇,光速分离的年代,通过攀爬这根绳,找到一点属于停留的温暖。
可是人类的劣根性常常在这展现。
一旦抓住,变容易依赖。
对于仪式感的定义,似乎早就超脱出了它原本的社会性。
仪式感,变成了年轻人群中,空虚寂寞的唯一支撑点。
一切都转瞬即逝,唯有仪式感的厚重,可以让我们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在等着什么人。
可是仪式感,终究是仪式感。
可是小孩终究会长大。
我们总有一天会知道。
仪式感,不过是内心的自我安慰。
要走的人终究会走。
将出现的人终究会出现。
我们无法阻挡,无法抗拒。
所以大人说我们幼稚。
因为他们早就看透了这道诡秘的题目。
看透了所谓仪式感背后的虚无。
所以我们开始习惯一句话交代我们的出现,总结我们的消失。
不管对面的人作何表情。
我知道,我最终给不了你要的一切。
我会退缩,我会怕。
所以我选择默默的,迅速的离开。
所以我们匆匆地路过彼此的世界。
只是,只是。
在偶尔回首之间。
我们是否还记得。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
短暂而又热烈的在我们的世界里绽放过?
可是,可是。
最怕回首后。
发现你还是在那。
就像几年前第一次见你。
穿着那件白色的衬衫。
在我的心房正中盛开了一朵不会凋谢的花。
只怕,只怕。
经历了太多刻骨铭心的离别后。
我可能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努力制造出独属于你的惊喜。
但是,但是。
就算是这样。
就算我们都已经无法回到过去。
回到那个会肆意呐喊毫无顾忌的年代。
我还是,我还是。
我还是想对你说最后一句话。
那句,代表着我最后的仪式感的一句话:
我们 结婚吧。
——写于2018年2月14日
情人节的夜和宿舍的厕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