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因为高考没有发挥好,所以立志要考985大学的研究生。
假期里,我把自己的计划表改了又改,如今才稍稍满意了。在刚放假后的那几天,我每天学习学习十一个小时,但是效率却不高,可以说只是记住自己学过,关于学了什么,一概不知。
我上网搜索了一些学神们的计划表。通过对比,我发现他们的计划表都是很注重效率的。比如:我写三个小时玩半个小时。他们写四十五分钟休息十五分钟。我连续写三个小时,中途就开始疲惫了,写到后面,就更没有好的精神状态了。而他们则在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里都是精神饱满的学习,让每一分钟都能有效利用。
虽然表面看起来,我比学神们的学习时间长,但真正算下来,我还没有他们学的三分之二多。
因此,我把学习的时间改为四十五分钟一次,然后休息十五分钟再学习。
经过一周的实践,我发现,自己学的比以前多了,学的也更好了。
诺特伯格·史蒂夫写过这么一本书:《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在这本书里推荐将时间划分成二十五分钟的小块,适合所有志在提高工作效率的人员。我曾经在高三的假期里试过,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因为二十五分钟,对于一些数学题目,才刚开始……(可能是我数学太菜了。)我试过把一套题目拆成几个板块,然后用番茄工作法,这样做还行。但是在练高考题时,最好一次性做完,这样更有高考的感觉。
学的好不等于学的久。要学会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只会一直坐在桌旁,却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