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秋天三月是阳历8、9、10月,也叫孟秋、仲秋、季秋。
秋天叫“容平”,万物巳经成熟了,并归于平静、平定,不再生长。
从阴阳属性来讲,春夏都是属于阳的,秋冬是属于阴的。
秋天“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天气开始变得急切,不像春天那么柔和、夏天那么炎热,天气劲疾转凉。
“地气以明”大地万物春花秋实,绚丽多彩,天朗气清,暑湿气一扫而光,金风送爽。
秋天也是草木枯黄,肃杀凋零、秋风落叶。
时候要怎样养生呢?
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接近鸡活动的时间。
这点和春夏是不大相同,春夏都要“夜卧早起”,为了适应秋天的变化,因秋天属于
“阴气开始长,阳气开始衰”的季节。
春夏基本属于昼长夜短,过了夏至就昼短夜长了。所以秋天的作息时间应与天地自然之气保持统一,早睡为了养气。
早睡早起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鸡的起居时间,天一黑就要休息,天不亮就起来了。
鸡鸣是丑时,也就是1~3点。秋天把丑时推至寅时即3~5点起床,这叫“寅兴亥寝”。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在情志调养上,秋天应是收敛的,安逸宁静。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阴气下降,所以到了秋冬我们的情绪要往下降。
秋天要收敛神气,不要神气外泄,这样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得肺气保持清净。这是秋天的养生原则,即“养收”。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如不遵循,则伤肺气,肺气受损,导致冬天易患“飧泄”病,“飧”完谷不化,不消化,腹泻。
秋天要收,冬天要藏,收是藏的基础。
秋天如收不住阳气,冬天也藏不住,“奉藏者少”会出现阳虚腹泻病症。
秋天养生注意;
第一,收敛神气。
秋天阳气开始收敛,神气要收敛,精神要安宁,思维要平静,精神不要向外张扬,这样才能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敛的自然界变化。
常说“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其实到了秋天男女都易悲秋,在古代,往往秋天时征兵,奔赴远方的战场,充满悲凉之情。
“秋风秋雨愁煞人”此时人容易情绪低沉,多愁善感,尤其是老年人常有垂暮之感。
所以,精神调养上以“收”为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宁静、以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做一些秋游、爬山、太级、气功等舒缓运动。
第二,养肺养阴
秋天是肺气当值的时令,肺功能在秋季表现最强,但又最易受伤。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易引发。
秋天的主气是“燥”,气温低,雨量少,温度小,气候偏于干燥。
干燥极易伤损肺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更应注意。
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要多喝水,运动时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损“阴”。
要多吃养肺滋阴的食物:
银耳、蜂蜜、燕窝、芝麻、核桃、藕、秋梨、白萝卜等白色食物。
第三,要晒太阳
太阳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䃼品,秋天的阳光暖暖的是进䃼的好时机。
晒4个部位:
头顶,有百会穴,疏通百脉。
后背,是阳中之阳,脊柱两侧共53个穴位,膀胱经与督脉贯穿的地方。能滋养血管里的血,淋巴里的水、经络中的能量。
腿脚,带走寒气,储存能量,以伺冬天。
手,手心向上,这是劳宫穴,强心养气,促进睡眠。
时间
每天十分钟。
上午10~12点、下午4点,是阳光、阳气入身体的最佳时间。
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没有阳光的参与,维生素D吸收是微乎其的,补钙哦。
最近我在看、听《黄帝内经》受益匪浅,它不仅讲了怎样治病,还讲了怎样不得病,这就是~“治未病”。
“治未病”就是预防,不得病。
如果我们按其原则和方法去做,不吃药,轻轻松松的长寿。
好东西大家分享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