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背后必有逻辑。
经常一个人去吃麻辣烫,却很少一个人去吃西餐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先讲一个案例。
在网红旅居项目——阿亚那,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晚上10:00、11:00的样子,有一个别墅的业主,睡不着觉,在微信里头@管家说:“能不能把外面的路灯调暗?”,可是管家非常正常地回答业
主说:“我们的灯是一个亮度的,串联没法调的,所以请你多原谅”。村长总裁马寅先生看到这个消息,于是小窗这个管家:“马上立刻去这家业
主的楼下,把路灯取下来,这样业主不就被满足,这样业主不就可以安心地睡觉了吗?”
这是一个可以类比海底捞极致甚至“变态”服务的典型案例。
我们这里要说的不是服务的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案例里,业主提出的要求是把路灯调暗。
因为串联的缘故,路灯是没法调暗的,管家的答复没有毛病。
但是,业主的需求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把路灯调暗,而是照进家里的光要暗。
按照这个需求,在路灯不能调暗的情况下,还有别的解决方案。
比如,把路灯取下来,比如,把照进他家的光遮起来。
都可以满足业主的需求。
买钻头的人,他要的是一个洞。
买面包的人他要的是肚子舒服。
买化妆品的女人,她要买的是美丽与希望。
买奔驰的人,他要的是身份和地位,一种让人尊重的感觉。
这就可以回答标题了。
吃麻辣烫是为了解馋或者填饱肚子,所以可以一个人去。
而大部分中国人吃西餐则是为了彰显品位或者营造一个社交的环境。
吃西餐的这个需求,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
所以,很少有一个人去吃西餐。
再举一个例子。
许多餐厅在情人节都会给客人送玫瑰花。
于是,有人说了,家家都送玫瑰花,就等于都没送。
是这个道理吗?
假如,你请女神过节,吃的都非常满意,可是她看到闺蜜都在朋友圈里晒餐厅送的玫瑰花。
那她肯定会想,你选的是什么破餐厅,别的餐厅都送玫瑰,我啥也没有。
你的钱白花了,花钱换来的是不满意。
这个逻辑就像那句玩笑话一样——当官的不一定记住送礼的,但一定会记住没送的。
对餐厅来说,送玫瑰花,女神不一定满意,但不送,她肯定不满意。
这样即使吃得再好,客人还是不满意。
因为,客人的需求不是吃的满意,而是让女神满意。
这个逻辑能说明一些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为什么有的店又贵又不好吃,可是还门庭如市呢?
为什么苍蝇馆脏的不行,客人还络绎不绝?
为什么海底捞并不好吃,还有人排队呢?
因为,他们满足了客人的核心需求。
虽然贵又不好吃,但是来这里有面子。
虽然脏的不行,但是好吃的不得了。
虽然不如别的火锅好吃,但是是火锅第一品牌。
一个餐厅要想成功,必须满足目标客户的主要需求,最好是超预期的满足。
西餐是彰显品位,装修的马马虎虎肯定不行。
宴请是长面子,你便宜的不得了肯定不行。
快餐是迅速的填饱肚子,你上菜极慢肯定不行。
来餐厅吃饭只是表面需求,吃好并不是唯一的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
很多好吃的餐厅门可罗雀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客人的主要需求。
炫耀型消费——只吃贵的,不吃对的。
品位型消费——环境和颜值大于一切。
买醉型消费——要的是喝酒的氛围。
解馋型消费——好吃就是硬道理。
节俭型消费——便宜是首选。
社交型消费——高大上,不喧嚣。
回忆型消费——老环境、老味道。
你的目标客户是什么型的消费呢?
你具备满足他需求的核心能力吗?
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