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对话“思辨法”命题系列:将现象还原,回到事物本身

对话“思辨法”命题系列:将现象还原,回到事物本身

作者: 老李的理性批判 | 来源:发表于2023-05-28 06:03 被阅读0次

    胡塞尔认为,人们在日常经验中往往受到种种假设、预设、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导致我们对事物的真实本质和意义产生模糊和片面的理解。他提出了一种称为“悬置”(epoché)的方法,旨在暂时搁置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假设和预设,让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通过这种还原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问:“思辨、宽容、自律”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人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所应具备的素质。前面这些天我们就“思辨”方面,聊了聊历史上的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培根、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等的有关“思辨”方面的方法论。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黑格尔偏重于理性,休谟偏重于经验,亚里士多德、洛克、培根、康德、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则主张理性和经验相融合,即经验与逻辑形式相结合、或通过对经验进行反思或反省。

    我们希望可以从这些伟人的思想中吸取到一些“思辨”的营养成分,提高“思辨”的素养。

    我将“思辨”定义为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思维考量、分析辨别,它涵括了逻辑上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反驳等的逻辑形式,以及对经验内容进行感知、收集、甄别、加工等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继续聊一聊历史上有关“思辨法”上的一些著名的命题,以便更好地了解一下不同角度的“思辨法”。

    昨天,我们曾聊到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上借鉴了胡塞尔现象学的直观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胡塞尔(Husserl)现象学的核心思想:将现象还原,回到事物本身。你能介绍一下吗?

    答:当谈到胡塞尔(Husserl)的现象学时,其中一个核心思想是将现象还原,回到事物本身。这意味着胡塞尔认为我们在思考和认识世界时,应该摒弃先入为主的假设和预设,并以如实的方式去描述和理解我们所直接经验到的现象。他强调我们应该关注事物本身的存在和意义,而不是过于关注我们对事物的主观解释和假设。

    胡塞尔认为,人们在日常经验中往往受到种种假设、预设、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导致我们对事物的真实本质和意义产生模糊和片面的理解。他提出了一种称为“悬置”(epoché)的方法,旨在暂时搁置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假设和预设,让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通过这种还原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主观意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主观直觉,我们才能获得对事物真实本质的洞察。他提出了一种称为“意识的内视”(“超验意识”)(transcendental consciousness)的概念,强调我们作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反省自身的意识活动和体验,我们可以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胡塞尔的这种思想对于思辨的方法论有一定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要尽量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假设,以如实的态度去观察、描述和理解事物。通过反思和内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避免过于主观或片面的解释。这种还原和回归事物本身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思辨过程中更加客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问:这意思也就是说,“悬置”知识,通过直观将事物的现象还原,最终回到事物本身。

    答:是的,你理解得很准确。胡塞尔的“悬置”方法旨在暂时搁置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假设和预设,以便能够直接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够将事物的现象还原到其本身,超越个人的主观解释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更客观、准确的方式认识事物。

    这种“悬置”知识的态度让我们能够以更直接的方式去体验和感知事物,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反省自身的意识活动和体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特征、关系和内在结构,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认识。

    这种方法提醒我们在思辨和认知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不过早下结论,不受过去的知识和观念的限制。通过将事物的现象还原,我们可以以更客观的视角去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总之,胡塞尔的思想提醒我们在思辨中要有意识地暂时悬置先前的知识和观念,通过直观地观察和描述事物,最终回到事物本身,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问:康德认为人只有“感性直观”直观到事物的现象,没有“理智直观”直观到事物的本质,因此,事物的现象是可知的,而“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胡塞尔的现象学似乎是探讨人运用“理智直观”去直观事物本质的可能性和方法。

    答:你提到的观点很有见地。康德的观点是,我们的感性认识只能直接观察和把握事物的表象和现象(即感性直观),而不能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即理性直观)。根据康德的理论,我们无法直接获得关于事物的自身性质和真实本质的知识,因为我们的认识受限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界限。

    胡塞尔的现象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他致力于研究人的意识活动如何能够直接抵达事物的本质,以及如何摆脱感性认识的限制。胡塞尔认为,通过意识的自我反省和直观,我们可以超越感性认识的界限,直接抵达事物的本质和存在。他提出的“悬置”方法就是一种通过直观将事物的现象还原,以便回到事物本身的方式。

    胡塞尔试图探索人运用理智直观(也可以理解为超越感性直观的认识方式)来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可能性。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暂时搁置预设和假设,以直接观察和描述事物,从而超越感性认识,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因此,你可以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在康德的框架下探讨人运用理智直观去直观事物本质的可能性和方法。他试图通过对意识活动和直观的研究,探索超越感性认识的方式,以实现对事物本质的直接认识。

    问:据资料介绍,胡塞尔提出了“意向性”的概念,即意识一定是关于某事物的意识,如“红”的感觉一定会指向“红”的概念,个别性的感觉一定会指向一般性的概念。这种对于一般性的意向,不是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的,而是先天的、自明的,是意识之所以成为意识的本质规定。至于我们所熟知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活动,反倒要以意向性为基础才能得到理解。

    答:你对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的理解是正确的。

    胡塞尔认为,意识总是具有关于某个对象的意识,它是以特定的方式指向某个对象。这意味着意识是“关于某物”的意识,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当我们感受到红色时,这种感受总是指向红色这个概念或对象。意向性使得我们的意识具有指向性和指代性,它将我们的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对象相联系。

    胡塞尔认为,这种关于一般性的意向并不是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获得的,而是先天的、自明的存在。意向性是意识成为意识的本质规定。在这种意义上,意向性是意识的基本特征,它使我们能够与世界产生联系和理解世界。

    对于我们所熟知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活动,胡塞尔认为它们都是以意向性为基础的。意向性使得我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并从中产生理性思考和抽象概念。换句话说,意向性为我们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这个概念对我们的思辨能力有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总是与特定的对象相关联的,并且这种关联是直观且自明的。意向性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并从中构建起更深入的理性思考。因此,在进行思辨时,我们应意识到我们的意识总是具有指向性和指代性,我们的思维活动总是与具体对象相联系的。

    问: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一些深刻问题时,要“凝神贯注”,就象我们那些高僧在“参禅悟道”时那样。

    答:确实,当我们思考深刻的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和凝神贯注是非常重要的。

    类似于高僧在参禅悟道时的状态,我们在思考复杂问题、追求深度理解时也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本身上,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这种凝神贯注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逻辑和内在联系。

    通过凝神贯注,我们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意义。这种专注的状态有助于我们捕捉细微的细节、发现问题的内在逻辑,并启发我们产生新的洞见和理解。

    此外,凝神贯注还有助于防止思维的分散和漫无目的的思考。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思维的方向和流动,避免思维的碎片化和随意性。这种集中注意力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思维效率。

    因此,在思考深刻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高僧们凝神贯注的状态,将注意力聚焦在问题本身上,保持专注,深入思考,并追求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思辨法”命题系列:将现象还原,回到事物本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xr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