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经导读
摘抄 || 《诸法无行经》卷下

摘抄 || 《诸法无行经》卷下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05:24 被阅读4次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先世住初发意地。未入如是诸法相时。为起何障碍罪。汝今说之。当来世假名菩萨闻汝所说障碍之罪。当自守护。文殊师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当自说障碍之罪。惟闻之者当有忧怖。然其能灭业障之罪。亦于一切法中得无碍慧。世尊。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师子吼鼓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十万亿那由他岁。以三乘法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树木皆七宝成。其树皆出如是法音。所谓空音无相音无作音。无生音无所有音无取相音。以是诸法之音令众生得道。其师子吼鼓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声闻弟子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以正智得解脱。菩萨众亦九十九亿。皆得无生法忍。能善入种种法门。亲近供养若干百千万亿诸佛。亦为若干百千万亿诸佛之所称叹。能度若干百千万亿无量众生。能生无量陀罗尼门。能起无量百千万亿三昧门。及余新发菩萨意者不可称数。其佛国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彼佛住世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灭度之后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皆不复出。

尔时有菩萨比丘名曰喜根。时为法师质直端正。不坏威仪不舍世法。尔时众生普皆利根乐闻深论。其喜根法师于众人前。不称赞少欲知足细行独处。但教众人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性即贪欲之性。贪欲性即是诸法性。嗔恚性即是诸法性。愚痴性即是诸法性。其喜根法师以是方便教化众生。众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无嗔痴。以无嗔碍因缘故疾得法忍。于佛法中决定不坏。世尊。

尔时复有比丘法师行菩萨道。名曰胜意。其胜意比丘护持禁戒。得四禅四无色定行十二头陀。世尊。是胜意比丘有诸弟子。其心轻动乐见他过。世尊。后于一时胜意菩萨入聚落乞食。误到喜根弟子家。见舍主居士子。即到其所敷座而坐。为居士子。称赞少欲知足细行。说无利语过。赞叹远众乐独行者。又于居士子前说喜根法师过失。是比丘不实以邪见道教化众生。是杂行者。说淫欲无障碍嗔恚无障碍愚痴无障碍。一切诸法皆无障碍。是居士子利根得无生法忍。即语胜意比丘大德。汝知贪欲为是何法。胜意言。居士。我知贪欲是烦恼。居士子言。大德。是烦恼为在内在外耶。胜意言。不在内不在外。大德。若贪欲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者即是无生若无生者云何言若垢若净。

尔时胜意比丘嗔恚不喜。从座起去作如是言。是喜根比丘以妄语法多惑众人。是人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闻佛音声则喜。闻外道音声则嗔。于梵行音声则喜。于非梵行音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净音声则喜。于垢音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圣道音声则喜。于凡夫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乐音声则喜。于苦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出家音声则喜。于在家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出世间音声则喜。于世间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布施则生利想。于悭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故。于持戒则生利想。于毁戒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故。是时胜意比丘。出其舍已还到所止。众僧中见喜根菩萨。语众人言。是比丘多以虚妄邪见教化众生。所谓淫欲非障碍嗔恚非障碍愚痴非障碍。一切法非障碍。尔时喜根菩萨作是念。是比丘今者必当起于障碍罪业。我今当为说如是深法。乃至令作修助菩提道法因缘。尔时喜根菩萨于众僧前。说是诸偈。

  贪欲是涅槃  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有无量佛道

  若有人分别  贪欲嗔恚痴

  是人去佛远  譬如天与地

  菩提与贪欲  是一而非二

  皆入一法门  平等无有异

  凡夫闻怖畏  去佛道甚远

  贪欲不生灭  不能令心恼

  若人有我心  及有得见者

  是人为贪欲  将入于地狱

  贪欲之实性  即是佛法性

  佛法之实性  亦是贪欲性

  是二法一相  所谓是无相

  若能如是知  则为世间导

  若有人分别  是持戒毁戒

  以持戒狂故  轻蔑于他人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但自安住立  有所得见中

  若住空闲处  自贵而贱人

  尚不得生天  何况于菩提

  皆由着空闲  住于邪见故

  邪见与菩提  皆等无有异

  但以名字数  语言故别异

  若人通达此  则为近菩提

  分别烦恼垢  即是着净见

  无菩提佛法  住有得见中

  若贪着佛法  是则远佛法

  贪无碍法故  则还受苦恼

  若人无分别  贪欲嗔恚痴

  入三毒性故  则为见菩提

  是人近佛道  疾得无生忍

  若见有为法  与无为法异

  是人终不得  脱于有为法

  若知二性同  必为人中尊

  佛不见菩提  亦不见佛法

  不着诸法故  降魔成佛道

  若欲度众生  勿分别其性

  一切诸众生  皆同于涅槃

  若能如是见  是则得成佛

  其心不闲寂  而现闲静相

  是于天人中  则为是大贼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若作如是愿  我当得作佛

  如是之凡夫  无明力所牵

  佛法湛清净  其喻如虚空

  此中无可取  亦无有可舍

  佛不得佛道  亦不度众生

  凡夫强分别  作佛度众生

  是人于佛法  则为甚大远

  若见众生苦  则是受苦者

  众生无众生  而说有众生

  住众生相中  则无有菩提

  若人见众生  是毕竟解脱

  无有淫恚痴  知是为世将

  若人见众生  不见非众生

  不得佛法实  佛同众生性

  若能如是知  则为世间将

  若人欲成佛  莫坏贪欲性

  贪欲性即是  诸佛之功德

  若人欲发心  随顺菩提道

  莫自有分别  心异于菩提

  发心即菩提  知是为世将

  若说外道恶  称佛世中尊

  是二说非异  知是为世将

  若人求菩提  是人无菩提

  若见菩提相  是则远菩提

  菩提非菩提  佛以及非佛

  若知是一相  是为世间导

  若人作是念  我当度众生

  即着众生相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住于有见中

  贪欲无内外  亦不在诸方

  分别是空法  凡夫为所烧

  如幻如焰响  如梦石女儿

  诸烦恼如是  决定不可得

  不知是空故  凡夫为狂惑

  若求烦恼性  烦恼即是道

  若有人分别  是道是非道

  是人终不得  无分别菩提

  凡夫畏佛法  去佛法甚远

  若不疑空法  是人得菩提

  一切有为法  即是无为法

  是数不可得  无数故无为

  若以菩提心  自高无所畏

  自念当作佛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离菩提宝印

  若有但诵经  忆想作分别

  不深思义趣  但为贪名利

  自念当作佛  必成无有疑

  唯贪于名利  读经住闲静

  分别少欲行  还为贪心牵

  若欲舍远贪  不得远于贪

  若达贪实法  是人能离贪

  不得法实际  虽长夜持戒

  得诸无碍禅  不入佛法味

  知法无有性  不坏一切法

  不言戒非戒  得脱有见中

  以无持戒性  知于持戒法

  如是知戒相  终不毁于戒

  诸佛之法王  法藏叵思议

  无量方便力  引导诸众生

  以一相法门  令入寂灭道

  凡夫闻佛说  无我无有法

  一相自性空  不信堕深坑

  虽白衣受欲  闻是法不畏

  胜于头陀者  住在有见中

  现在十方佛  利益诸世间

  知法如虚空  皆以得菩提

  若有无智者  乐于分别法

  闻是实法者  则生疑怖畏

  是人无量劫  备受诸苦分

  说是诸偈法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人漏尽解脱。即时地裂胜意比丘堕大地狱。以是业障罪因缘故。百千亿那由他劫。于大地狱受诸苦毒。从地狱出。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若干百千劫乃至不闻佛之名字。自是已后还得值佛。出家学道而无志乐。于六十三万世常反道入俗。亦以业障余罪故。于若干百千世诸根闇钝。世尊。尔时喜根法师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有国名宝庄严。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胜曰光明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于今现在。其胜意比丘今我身是。世尊。我未入如是法相门时。受如是苦分别苦颠倒苦。是故若发菩提心者。若发小乘心者。不欲起如是业障罪。不欲受如是苦恼者。不应拒逆佛法。无有处所可生嗔碍。

相关文章

  • 摘抄 || 《诸法无行经》卷下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先世住初发意地。未入如是诸法相时。为起何障碍罪。汝今说之。当来世假名菩萨闻汝所说障碍之罪。当自...

  • 诸法无行经

    本经上下二卷,隋译本名《佛说诸法本无经》(三卷),属二时遮诠实相教法。所诠法义甚深,且表达方式直接了当,适合已正解...

  • 佛陀:觉受本空-东方阳熹注释

    来源:道德真源《圣贤法语》栏目1389篇 摘自:《诸法无行经》制作:道德真源 今一切诸受实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

  • 佛陀:何谓以方便力说法的菩萨-东方阳熹注释

    来源:道德真源《圣贤法语》栏目1388篇 摘自:《诸法无行经》制作:道德真源 虽说贪欲之过,而不见法有可贪者(了知...

  • 佛陀:应该这样遵行八正道-东方阳熹注释

    来源:道德真源《圣贤法语》栏目1394篇 摘自:《诸法无行经》 制作:道德真源 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见一切法平等,...

  • 中观四百论63

    审观诸法时,无一体实有, 无体既非有,多体亦应无。 仔细观察诸法时,任何法无有实有一体存在,既然不存实有的一体,实...

  • 从核心下手

    实证五蕴诸法无生入大乘圣流前,先要理悟无生法忍。理悟无生法忍有两个直接切实的下手处。 一为般若教导正观五蕴诸法缘起...

  • 入道要门

    解深密经摘录: 一切诸法皆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 诸法自性恒涅槃,谁有智言无密意? 相生胜义无自性,如是我皆已显示...

  • 佛陀:若人分别戒,是则无有戒-东方阳熹注释

    来源:道德真源《圣贤法语》栏目1391篇 摘自:《诸法无行经》制作:道德真源 若人分别戒,是则无有戒;(“分别戒”...

  • 中观四百论71

    有名诠法有,谓法实非无, 无名表法无,法实应非有。 若以有名称诠解的法是实有,便说诸法实有而非无自性;那么以无谛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 || 《诸法无行经》卷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cg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