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香港北京市
深圳住香港上学,每日6点起床,这三万“跨境学童”到底在拼什么?

深圳住香港上学,每日6点起床,这三万“跨境学童”到底在拼什么?

作者: viau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16:40 被阅读1次

在深港口岸,经常可以见到一群群孩子肩背书包、身着制服,由家长或保姆带领下通关出入境。这些孩子拥有香港居民身份,他们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回到深圳的家,他们被称为“跨境学童”。

(跨境学童)

每天,这些孩子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少则两个小时,多则五个小时。近万名跨境学童在深圳湾过境,除此之外,罗湖口岸、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在深圳,有超过3万名跨境学童通过这样的方式上学。

(跨境学童)

对于这一批跨境儿童来说,每天上学都要跨越一个国家两座城市、两种制度,一条20多公里的路,起点是深圳的家,终点是香港的学校,路上是明天的希望。

1、 跨境学童漫漫求学路

(跨境学童)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紫璇,今年8岁,家住深圳,每天要到香港上学。每天5点50分起床,10分钟收拾完毕就出门了。从紫璇家到福田口岸,要坐18个站的公交车,中间还需要转一次车,不管风吹日晒,母女两人每天都要在7点左右赶到福田口岸。

在紧挨深圳福田口岸的一小区中,文菡在睡梦中被妈妈叫醒,时间显示在6时20分。晨光渐露,8岁的文菡身着整齐校服,牵着妈妈的手,步出深圳的家门,前往附近的“校巴”站,准备坐车到香港上学去。一路上,大批穿着校服的孩子,背着书包,朝着同一方向进发,开始跨境求学之旅。

……

这些情景都是大多数“跨境学童”一天生活的部分写照,不难看出, “跨境学童”为了上学每天都得很早起来,连住在通关口岸附近的文菡都得早早在6点20起来,住得远的孩子更不用说了。

然而,每天这么地早起赶路,以致“跨境学童”休息不够,容易成为“特困生,这也引起很多争议,围观群众们有的责怪家长太狠心、有的心疼孩子太辛苦,还有专家指出,孩子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的9点到10点,要保证第二天的精力,至少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此计算的话,6点20应该是孩子的睡眠时间。

而“跨境学童”的家长却选择6点多唤醒孩子,让他们长途跋涉去上学,究其原因,无疑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2、他们为什么要跨境求学?

(香港)

子女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家长们的“心头病”,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越早接受先进和开放的国际化教育越好,而内地的一线城市也有很多优质学校,为什么家长们偏偏如此青睐香港的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香港的教育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01、顶尖的国际教育!

(名校林立)

最新的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6所代表高校中有4所高校排名出现了上升,有5所高校连续第三年跻身前200名。其排名第一的香港大学由于教学环境一项得分显著提高,名次上升四名,排名第36,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在本次排名中相较去年名次飙升,均上升了9位,城大排名110名,理大排名173。香港的教育水准可见一斑。

02、先进的教育模式!

(香港幼稚园)

中国香港教育主要是沿用西方的教育模式,采用较为宽松、自由的教学方法,尊重个性,崇尚学术自由和开放式教育。香港的课堂采用中文、粤语、英语三种语言教学,英语学习程度高,孩子自上幼稚园开始就学习英语;在语言教育方面,实用重于交流。

而内地教育以应试为主,多以“老师教、学生听”的内容灌输方式进行,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

03、升学压力小!

(香港留学生)

香港教育主要特点是,国际化、重视两文三语、初中直升高中、完成高中课程后,学生有多元出路,所以整体的升学及考试压力要比内地的学生相对较小。

04、海外留学跳板!

(出国留学)

中国香港是我国唯一能享受到正宗英式、美式教育的地区。全英文授课,欧美交流学生比例高。孩子在香港读书,不但增长见识,拓展人脉,在国际化环境下英语水平也将得到大大提升,对以后加入外企,或出国留学都大有裨益。

05、便利升读内地名校!

(北京大学)

内地学子升读高校,绝大部分学生是走高考这一条路,竞争剧烈,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而孩子在香港上学,拥有香港身份之后,在内地升学途径多,比如,可以参加“免试招生计划”,无须额外应考内地联招试,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

此外,移居香港的家庭,他们的后代报名内地大学,还有机会享受“华侨生联考”的优惠待遇,以较低的分数入读清华、北大等名校。

香港教育的好处还有很多,单单上面说的几项就足以让很多家长动心了,在他们看来,为了孩子将来有个美好前途,现在辛苦点,做“跨境学童”也是值得的。你们觉得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圳住香港上学,每日6点起床,这三万“跨境学童”到底在拼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ni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