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对于死亡的了解究竟有多少?
在各大宗教中,皆有各自对于死亡的理解以及对于死后生活的想象。
在佛教中,存在着彼岸世界,只有一心向善,努力修行,最终才能度一切苦厄,圆寂后成佛,自由快活地度过死后生活。佛教将世界分成六道,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若生前犯过太多错误且行善过少的话,将会永远在六道轮回,体验无穷无尽的苦厄。
在基督教中,上帝带给基督徒的生命不会经历灭亡。因此基督徒并非是死了,乃是睡了;并且睡了之后还要再苏醒过来,因此,当主耶稣再来的日子,基督徒将要从睡中苏醒过来,并且被改变;然后上帝将引导基督徒进入美善的新天新地。在那里不再有死亡,乃是永恒的生命。
大部分宗教都对死亡的过程进行了美化,有些是灵魂升天,重新沦落到六道;而有些直接认为死亡本身不存在,那仅仅是睡了过去而已。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逃避,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对于死亡的恐惧启动了身心的自我防御机制,常常使用否认、合理化和回避的方式来面对这一切。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我想我们现在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解读死亡——即使当前的水平依旧有限。
现如今医学对于死亡的定义,是指脑部功能的丧失。也许心脏还流着滚烫的鲜血,也许脊髓内还有神经细胞在活化增殖,可是,当一个人的大脑细胞逐渐死亡后,这原本鲜活的一切,会一点一点地蒙上死亡的阴影,笼罩整个躯体,结束这可怜的生命。
心理学家Kenneth Ring曾经访谈过102为从危重病和创伤中生还的病人,其中有49位符合他深度或者中度濒死体验的条件,疾病的大部分属于突发情况,如冠状动脉梗阻或出血。他发现这些人群都有一些类似的体验:平静和健康的感觉;与自己的身体分离;进入幽暗之中;看见亮光;进入光明。当时被称作“拉撒路症候群”的濒死体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较为统一的科学解释,只有通过各个学科的专业角度进行的片面的解释。
从药理学的角度认为,一些药物如大麻、氯胺酮等麻醉药物是一些抢救病人在临终产生这一切幻觉的原因。但是,诸多实验表明,许多有濒死体验的经历者事先并未有使用相应的麻醉药,所以这个解释并未受到太多认同。
从生理学的角度认为,濒死体验是大脑缺血之后的反应,是大脑接近死亡时的补偿反映。这一理论解释了濒死体验中关于光亮的感觉,随着眼部血液氧气的减少,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逐渐死亡,所以逐渐进入黑暗;然而,大脑的补偿反应使得眼部血流量在临终之前逐渐恢复,因此慢慢进入光明。但是,此理论的缺陷在于无法解释濒死体验经历者的幻觉和愉悦感的解释。
从神经病学的角度认为,濒死体验各种幻觉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各种功能障碍引起。这种疾病解释虽然和濒死体验的幻觉有所相似,但是差异还是存在。比如,自体幻觉不是按时间顺序产生的,也不是一瞬间完成的,因此也不会是当事人所体验的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情——一些琐碎的事情。所以,这个解释也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当生命出于十分危机的状态下,某些情绪例如恐惧等会导致人格解体,并通过想象形成相应的幻觉。有人将濒死体验和处在隔离状态下的人产生的幻觉对比,例如船只失事后被隔离在荒岛上的船员强烈期待有人出现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幻觉。这种类比不无道理,但是由于当前对于长期隔离产生的幻觉研究也不是十分明确,所以相当于通过现象解释现象,也是没有太多说服力的。
不得不说,即使是今天的科学发展水平,依旧没办法解释死亡这一现象,是令人沮丧的。但是,我们似乎别无选择,依旧是像千百年前的一样,通过想象和宗教面对死亡。
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研究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承认濒死体验现象的存在,实际上就给人们征服死亡恐惧一个心理支柱——死亡并不可怕,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人类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人们生命中最后的一次奇妙旅程。
参考文献
苗星壮,濒死体验现象研究综述【J】,2015.06.01
王云岭,杨同卫,朱世英,濒死体验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2005.04.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