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二)

作者: 王大永 | 来源:发表于2016-12-18 22:10 被阅读88次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站在一个儿女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是站在一个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我作为儿女从小就被教育的道理。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却是我身为父母感触良多的体会。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二)

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每一个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老实说,很久以前我就觉得这句话里隐隐地哪里似乎不对。直到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这里面正真的问题。

1.天然独立就不可能是镜像产物

孩子都是天然独立,我在《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一)》里已经阐述过了在此不在赘述。既然是天然的独立所以父母就不可能只是一面镜子,儿女也就不是简单的镜像产物。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总是听到类似的话?原因不外乎学习的初始阶段总会从模仿开始。作为父母自然而然的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便是在模仿中逐渐成长也断然是在独立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和接纳。而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复制或是拷贝。更何况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总是会有新鲜的事物出现,许多人的接触。所以他们所受到的影响应该是这些种种的集合。当然父母在这其中肯定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被模仿者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但仅仅为了保障孩子的模仿需要就够了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反向塑造。

2.反向塑造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空缺某个概念,那么整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想过那个事情。没错,语言对人就是有如此强大的反向塑造能力。比如,绝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人,不可能想到我“上火”了,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上火”这个概念,所以他们不仅不知道,而且完全想不到自己会上火,你顶多可以拿他们已知的“发炎”这个概念去跟他们解释。

老实说在没有自己的孩子之前其实我自己的脑子里是没有“孩子”这个概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我们见过的多了,不论是亲戚朋友或者完全是陌生人的孩子甚至可能只是电影电视里的一个角色。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知道的词统统加在他们的前面:天真无邪;烂漫;可爱;顽皮;漂亮;干净;萌;闹;不懂事;招人烦;淘气……可是那又如何呢?不论好坏之后我可以把这些好或者不好的词连同那些孩子的形象一同交还给他们的父母。从此我们便是天各一方了。

但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情况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从一个生命甚至还没有出世,你的整个世界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没错,作为每一个即将为人父母者必定怀着无比激动和期许。但是老实说我站在现在的时间向那个时间点望过去才发现当时的想法简单的有点过了。我以为生孩子,养孩子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千千万万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我忘了,这个时候的不论好与不好才真实的与我们发生了关系产生了关联,这个时候的好与不好的关联我们只能照单全收。再也不能交还给谁。

每一个人体质不同,从怀孕就有可能千差万别。妻子从怀孕大概三个月的时候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呕吐反应。呕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我只能从自己晕车想要呕吐的体验里去想象。但是如果你让我天天的持续的并且在一天里还不是一次……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从建档到每次的产检可以说都是一个小工程。为了早到你就要早起。早到了依然要排队,很简单人太多。北京市妇产医院真的人很多,如果你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一句你可以扔还给我。开始妻子的体型还没有改变的十分厉害检查的项目也相对简单。但是到后期体重从96斤快到148斤的时候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就不是很方便了。脚也肿胀的夸张鞋子从36码换到39码。这时的孕检尤其是胎心监测变得更加不顺利时间上从原来的三个小时增加到六七个小时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我不想细数这里面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对于还没有经历过的人说的再多看完之后还是会还给我。这正如我上面就强调过的“孩子”这个概念在他没有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与他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有天壤之别。进而可以这样理解:你从来没有实践过的许多概念都不可能被你自己真正的理解。

在这点上我还想引入一个经济学上的观点: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养育小孩这件事情上,抛开由时间维度上的基因原因毫无疑问女性的沉没成本要远远高于男性。所以从概率角度上看女性要比男性更加不可能放弃掉这样的成本投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母亲要比父亲对孩子更亲。这里面不仅仅有基因的作用也有着成本本身的巨大差异。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孩子对于女性的反向塑造要高于男性。

老实说我也是经过反思才发现:一个生命还没有出生就已经在影响你了。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真的出现之后:他或者她是活的;会哭;会笑;会吃;会喝;会拉;会尿;会翻身了;会坐了;会爬了;会站了;会说话了甚至可以走了……其实我在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到底是我们在塑造他们还是他们在塑造我们?

你的付出就是得到。你的塑造同时被反向塑造。孩子能给你多少烦恼就会加倍给你多少欢乐。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反思此过程:a跳出男性或者女性的单一视野从两性的角度。b跳出父母的视野从人群的角度。c把时间维度拉的更长远——10年或者20年。这样做也许可以让我们与孩子的塑造与反塑造的过程中少一些无谓的比较多一些从容。也许可以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做一些离正确更近一些的事。

3.单项传递还是双向沟通

如果你认同孩子的天然独立,并且也感知到了被反向塑造。我们大概就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

逻辑关系:天然独立——塑造和反向塑造——双向沟通

基础:天然独立

过程:塑造和反向塑造

结果:双向沟通

我们不可能只是简单的信息;知识;感情的单向转递。在每一个环节里都有可能在进行着双向沟通。

当然即便如此我有时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愤怒;过头的喜悦)但是,至少我现在知道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我知道我没有控制住情绪其实有着巨大区别。

所以尊重孩子不在是一句空话。否则我们就是在不尊重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二)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站在一个儿女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是站在一个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

  •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三)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站在一个儿女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是站在一个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

  •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一)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站在一个儿女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 不养儿不知儿女恩,是站在一个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

  • 母爱如水

    母爰如水流不尽 因为儿女操碎心 儿女浑然却不知 直到养儿才懂恩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知不觉间已经人到中年 人生的路走完一半了 从小就想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长大后虽然没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 ...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小时候经常听爸妈讲这句话,那时候就是听听热闹,哪儿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越长大越...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最近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嗖嗖的冷风肆无忌惮的刮着。没等妈妈嘱咐,我已早早地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 即便如此...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本来不是写这个标题,这个内容,中午宝宝游完泳回来,有了一些灵感,计划写一些文字,结果太累了,直接躺沙发上睡着了...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断更几天,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每天被琐事缠身,感觉心力衰竭。 下午午睡一会儿,沉沉的睁不开眼睛,被梦境困扰。每...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知道是有什么仇,让29岁的他经常殴打自己的母亲,他把母亲推倒在地,用带有铁钉的木板抽打她,她哀求儿子饶了她,儿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养儿不知儿女恩 (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oc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