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婚姻育儿青春期教育
《狗十三》:有多少“驯化”被假以爱的名义

《狗十三》:有多少“驯化”被假以爱的名义

作者: 卓育英才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4:10 被阅读17次

    “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些影片中的台词,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在大家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言语。 

    这些看似爱之深的父母用语,托起了《狗十三》女主李玩看似平常但又残忍的青春蜕变。

    电影叙述的是一个初中女生的视角,她的真实、纯真、善良映衬了周遭人的虚伪、欺骗、伪善,她渴求被爱、被理解、被尊重,可是,这些无一不在现实面前被扭曲了。

    《狗十三》又名《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并不是那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而是爸爸送给李玩的一条狗,取名叫做爱因斯坦。

    有一天狗第一条狗被爷爷弄丢了。

    爸爸说,你还有一年要中考了,学习要紧,不要和狗玩了。

    李玩不听,寻着狗声发狂地寻找,上街发传单找狗。在爷爷奶奶爸爸的眼里,李玩太任性、太不懂事了、太胡闹了,没有一个人关心她和狗建立的关系。

    当一个人的心声不被倾听,她只能封闭自己了。独自坐在角落里,昏黄色的灯光,投射在地板上栏杆的线条特别的黑。

    当大人们使尽各种手段,仍然镇不住李玩时,暴力就是最后维护意志的方式。爸爸打了李玩,李玩受伤的手心流淌着鲜血。

    因为她明白,自己的力量敌不过大人,自己要做就是服从大人的意志,听他们的话,做他们希望的事。

    后妈买了一条相似的狗,全家人合伙骗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

    他们不关心真相是什么,只要能把李玩哄住就行。

    大人的逻辑就是:我说它是,它就是,你承认就是了。

    第二条狗咬了小弟弟,后妈立刻让爸爸送到火锅店。李玩再次哀求,还是一样地落败了。家里的大人没有一个在意过李玩的想法。

    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李玩学会了曲意逢迎,习惯了服从爸爸的意愿。说白了,中国家庭教育就是学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服从大人意愿的过程。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里成长的孩子:不喜欢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想要的东西别人可以剥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要表示感谢。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出现的人物,没有敞开心扉的沟通,每个人都自以为是地爱别人。其实,这才是一切隔膜的根源。

    然而,很多时候当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告诉父母时,家长却时常忽略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强行使孩子按着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发展。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话。以过来人的口吻来告诉孩子:我说的肯定是对的,你如果不听就等着后悔去吧。

    然后理直气壮的为孩子的所有事情做决定,帮孩子报最能加分的兴趣班,选最热门的专业,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声音。

    尊重孩子内心的声音,懂得放下做父母的威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彼此的感情更加亲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有多少“驯化”被假以爱的名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r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