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学习》第六章132页提到“问题评价的重要标准就是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我由此追问:如何界定真问题。进行延伸学习,内容如下:
“真问题”是指那些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它们通常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深度思考和探究。界定真问题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问题具有教育和实践的价值。
一是关键标准
1. 现实性和相关性:
现实性:真问题应该与现实生活或实际情境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真实世界中的挑战和困惑。
相关性:问题应与学习者的兴趣、背景和学习目标相关,使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复杂性和开放性:
复杂性:真问题通常没有简单的答案,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变量,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开放性:问题应具有多种可能的解决途径和答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多角度分析。
3. 挑战性和探究性:
挑战性:真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学习动机。
探究性:问题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验证来寻找答案。
4. 教育价值:
知识整合:真问题应能够整合和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问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和态度:问题应能够传递和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如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界定真问题的方法
1. 观察和调查:
通过观察和调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识别那些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科技发展等问题。
2. 学生兴趣和需求: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那些能够激发他们兴趣和共鸣的问题。例如,学生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话题感兴趣,可以围绕该领域设计真问题。
3. 跨学科整合:
设计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和整合所学知识。例如,设计一个涉及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问题。
4. 现实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例如,模拟企业管理、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情境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识别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教育价值的问题。例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科学发现或社会现象中的关键问题。
三、示例
1. 环境科学:
问题:如何减少校园内的塑料废弃物?
标准:现实性(校园环境)、复杂性(涉及多方面因素)、探究性(需要数据收集和分析)、教育价值(环境保护意识)。
2. 社会科学:
问题:如何解决社区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标准:现实性(社区问题)、相关性(与学生生活相关)、开放性(多种解决途径)、挑战性(需要综合分析)。
3. 数学:
问题:如何优化学校食堂的排队系统?
标准:现实性(学校食堂)、复杂性(涉及排队理论)、探究性(需要数据分析和建模)、教育价值(应用数学知识)。
4. 历史:
问题:某一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标准:相关性(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复杂性(多角度分析)、教育价值(理解历史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标准和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界定和设计真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