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巴丘山、亦称巴陵山,地处湖南省岳阳市内,相传夏后羿杀巴蛇于此,骨堆如丘陵,故得此名。在巴丘山下有一大名鼎鼎的楼,这就是岳阳楼。上中学学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知道该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先生在一个金秋时节,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著名散文。当年学生时代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还达不到,只是被文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描写的万千气象着迷,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一晃过去多年,虽然没有像范老先生一样,得到巴陵郡朋友的邀请,但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岳阳楼、岳阳楼,顾名思义肯定就地处岳阳城了。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洞庭湖之滨。岳阳楼最先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从这一称呼可见岳阳楼是整个“巴陵”、也就是岳阳最早城市响当当的地标。后来大诗人李白赋诗之后,又开始称“岳阳楼”了。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岳阳楼主楼为三层,比起同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湖北武汉黄鹤楼和江西南昌滕王阁楼层都要低。
中国的名楼往往会留下送别或与朋友相会的经典诗句文章,岳阳楼也毫不例外。“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此诗是唐朝诗人张说于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贬为岳州刺史心情苦闷,恰逢朋友梁六路径岳阳回长安,相会之时一边感慨命运,一边表达对友人的惜别,怀着满腹惆怅的心情创作了该诗。我登上岳阳楼,丝毫没有惆怅,有的倒是心随湖水共悠悠的感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先生对岳阳楼、及周边环境描写的部分原文,也是对当年少年之我最吸引的话。迁客过去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就是诗人。如今,南来北往各种各样的游客到此登楼观望,如范老先生所言“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换成大白话就是: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我们知道,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也可以叙事,大多为议论,其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这密密麻麻的范大师的《岳阳楼记》全文三百六十八个字、共六段,字字珠玑,特别是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佳句,抒发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激励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这也是大师一生爱国的写照。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景区内还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岳阳楼模型,下面三个仿真品分别是宋、明、清岳阳楼的建筑外形。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在下不才,行此小文,实为满足少年之我学习《岳阳楼记》后愿望,一睹名楼风采。希望从此以后争取努力提升自我,以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崇高境界,这样也不枉来此一游了!(柅兵于丙申桂月感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