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设计好每一节语文课。一节好的语文课,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一节语文课呢?《新课程标准》中就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去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和途径,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设计一堂好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采用何种途径为学生传道投业,解惑呢?那就是上课,都知道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那如何设计好一-堂语文课呢?作为教师的我,有点茫然,上课容 易,但要把课上好的确不易,如何让自己的课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生动有趣、津津有味吸引学生呢?
首先,心中有渴望,渴望上好一堂课,渴望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也就是平时说的那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上好一堂课的老师就不是个好老师,不想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第二,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否则,站在讲台上,就会底气不足,也做不到游刃有余。
如何设计一堂好课通过对如何设计一节最好的语文课的课程的学习,对于如何设计一节语文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教材是专家反复研究论证编写的,不是什么书都能当做教材的。教材的地位不可替代。所以,依据教学大纲,仔细研究教材,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教材的内容经常改变,就要求我们,跟上节奏,正确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很可能以前的重点知识内容,现在就不是重点。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教材的改变,往往在高考当中会有所体现。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教了比如说十年的书,当你在认真阅读教材的时候,肯定和十年前的感受以及理解是不同的,越发感觉到教材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可替代。
同时,语文课最不可缺少的便是以阅读教学进行配合。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有效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有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崔峦先生曾经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朗朗书声的阅读课,没有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诚然,阅读课上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根据文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而学生也只是毫无目的地随意读书,这样的课堂能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朗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朗读指导,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让学 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体会和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既不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取老师地讲解,也不是脱离文本去任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老师教学风格不一样。就像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一样。但不管什么风格,一定得是观众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授课也一样,可以有个性,有特点,但学生得能够接受和喜欢。有的老师授课像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有的如疾风骤雨,让你呼吸困难;有的干净利落,如秋风扫落叶;有的简介幽默,抑扬顿挫,等等。这样的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走,不走都不行。想睡都睡不着。
要设计好一堂课仅靠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而且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这些生性好动、好奇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我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授课中,还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题。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愚人节那天就给同学们讲了老师愚人节被愚弄的故事,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愉悦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设支持的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问题,赋予失误独特新颖的意义,使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满足。
总之,我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要努力设计好每一节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