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雪

作者: 文字你好 | 来源:发表于2023-11-09 20:25 被阅读0次

    早几年听到讲残雪,也没在意,没听说过,在中国文坛中很少出现。

    后来一个残雪群加了我,心想,哪来的这么受人捧,受人敬佩,是不是之前看到过的那个残雪?

    于是仔细一看群消息,一下就生起了敬佩之心,加上之前留存的印象,一下像有了火种般的燃烧起来,热情高涨。接下来,每天看群消息,哪怕没什么看头,没内容,也好过没看,因为有了那气息,就有那感觉。

    为什么对一个不十分了解的人,有如此的热情?

    这得说到她的作品,她的简介。

    她出生湖南长沙,是个地地道道的长沙妹子。1953年5月,她出生在《新湖南报》(即现在的《湖南日报》)报社大院,父亲邓钧洪当时是社长兼总编辑,后来残雪在长沙文化圈也常被称为“报社子弟”。出生后,父亲给她取名邓则梅,后来她自己改名邓小华,“残雪”是邓小华走上文学之路后的笔名,并沿用至今。

    4岁前,残雪在报社的宿舍和幼儿园度过,《湖南日报》那个绿树葱茏、一天到晚散发着油墨香的院子给她留下了人生最初的记忆,她的散文名篇《美丽南方之夏日》中便留下了这段生活的印记。后来她和家人搬到河西岳麓山居住。8岁时,一家人回到城里。

    她先后当过医疗站学徒、机械厂工人、英语代课老师,后来还与丈夫鲁庸开了一家裁缝店,生意慢慢做出了名气。

    残雪自小热爱阅读,读童话故事,读中西方古典文学作品。在父亲的书柜里,排列着大部头的哲学典籍,《辩证唯物论》《资本论》……15、16岁时,残雪跟着父亲阅读,听父亲一句句讲解。在浓厚的哲学学习氛围中,她学会了哲学的思考方式。在后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她的作品也有西方古典哲学的意味。同受家学熏陶的她的哥哥邓晓芒成为了著名哲学家。

    实际上,残雪做裁缝和写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当时,因为夫妻俩的裁剪功夫好,缝纫精细,样式新潮,生意十分兴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残雪开始创作。同时,她阅读了大量西方现代派的文学作品,怀特、卡夫卡……这些西方作家的文学作品让她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中跳出,成了一位现代主义先锋派作家。

    1983年,残雪开始创作第一篇小说《黄泥街》,正式发表之前,便已在长沙的作家圈子里传开了。因此,残雪与文化界的人接触得比较多。她的裁缝店在文人圈子里声誉尤著,残雪也交了不少作家朋友。刚开始的那几年,裁缝是残雪的第一职业,写作只是抽空打打擦边球。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

    1985年,残雪的短篇小说《污水里的肥皂泡》刊行在《新创作》杂志上,这是她发表的首篇作品。

    …………

    残雪的作品是垂直写作的,发掘潜意识的东西是她的写作方向,在这领域中,她得心应手,天马行空般地任意发挥,深入到人性的内部 ,比起我们的写作,写得更细致,更突出人性,写出潜意识中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写作。

    基于这些,是我最喜欢的,可喜欢归喜欢,她那些作品是很难理解的,一下子是难看懂的,但这不影响再次品读。

    家中有很多她的书,今天拿出来,感觉是珍宝,值得大家去阅读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残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wc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