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28)

《随园诗话》通注(2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一·二八】

山阴胡天游稚威,以旷代才,受知于大宗伯任香谷先生。其待之之厚,不亚于令狐相公之待玉溪生也。馆于其家。八月五日,宗伯指庭前蒲萄曰:“彼实垂垂矣。若能以‘侪’、‘淮’险韵,刻划其状,当令某伶进酒为欢。”稚威刻烛二寸,成四十韵。其警句云:“一树微藏晓,添幽得小斋。藤高屋起,缚架碧霄排。翻水层筛网,行天爪掷钗。枚惊千钉错,结古百绳偕。见拟通身胆,环雕出目蛙。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多觉欺邻枣,贫犹敌庾鲑。粉粘云母腻,光逼水晶揩。软谢金刀切,津宜贝齿。人窥雨余馆,凉破日斜阶。寒别关门远,肥怜壤性乖。岂知根入塞,不比橘踰淮。”一时传诵。后乾隆辛卯冬日,严冬友侍读沈学士云椒席上,偶谈及稚威以险韵咏葡萄事。沈因指席间橄榄,命其门人陈梅岑云:“汝能以十三‘覃’韵赋此乎?”陈即席成二十韵。警句云:“青子当秋熟,评芳自岭南。嘉名忠可喻,真意谏同参。种类炎方别,林园壮月探。阴还连野屋,高欲逼层岚。摘去梯难架,收来杖易担。求温凭裹,致远藉筒函。买或论千百,尝应只二三。颦眉今莫讶,苦口旧曾谙。细共槟榔嚼,香逾豆蔻含。讨寻偏耐久,风格在回甘。核试花生烛,仁挑粟缀簪。幸登君子席,佳话并传柑。”余亦在席上,命门人杨蓉裳仿之,咏《钱》云:“鱼伯飞来后,平添利海波。斫铜耶水曲,铸币历山阿。轻影翻鲸甲,花纹皱凤罗五铢工剪凿,四柱细摩挲。轮郭乌漉文章隶蝌好从床脚绕,谁向梦中磨。萧库悬标榜,吴宫卫甲戈。营中赎才士,帐下买青娥。藏处同牛吼,行来倩马驮。无缘休慕‘孔’,有癖定归。积窖千朽,当筵一掷多。裁皮嗤大业,剪叶记阇婆。只我偏穷薄,终年叹轗轲逐贫空有赋,得宝不成歌。壁立已如此,囊空将奈何!画叉三十块,挂壁羡东坡。”陈、杨二君,年未弱冠。

山阴,浙江绍兴古县名。秦朝始设,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东汉时期,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为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六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县人口众多,在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二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南门),北到昌安门。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民国元年(1912年),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

胡天游(1696—1758),一名骙,一度改姓方,榜名方天游,字云持,又字稚威,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清代骈文家、诗人。山阴(今浙江绍兴)张家溇人。雍正七年(1729)副贡,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补试因病作罢;十四年(1749)举经学,又因病再罢。后客死山西。善作骈体文。代表作有《大夫文种庙铭》、《逊国名臣赞序》、《柯西石宕记》等。诗学韩愈、孟郊,奇情逸藻,才学相济。五古《烈女李三行》,长达625韵,堪称名篇。

大宗伯,音dà zōng bó,中国古代官名。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周礼》谓为春官,设大宗伯,卿一人,以小宗伯为副,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吏等官。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西周时称为大宗。《尚书·顾命》以大保、大史、大宗并列,大宗或称上宗,为相礼之官。《礼记·典礼》以大宗为天官六大之一。春秋时鲁国设有宗伯。《左传·文公二年》:“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杜预注:“宗伯,掌宗庙昭穆之礼”。晋、宋、郑等国设有宗或宗人。后世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礼部侍郎称少宗伯。本条诗话中,大宗伯指礼部尚书。

任香谷,即任兰枝(1677—1746),字香谷,一字随斋,室名见南楼。清江南溧阳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榜眼,授编修。雍正元年(1723),命直南书房。累迁内阁学士。五年(1727),与安南定界,偕左副都御史杭奕禄赍诏宣谕。使还,迁兵部侍郎。上命去江西办理南昌总兵陈玉章侵饷案。调吏部。乾隆即位,命充世宗实录总裁。擢礼部尚书,历户、兵、工部,复调礼部。十年(1745),以老致仕。十一年(1746)卒。著有《见南诗集》二卷、《见南文集》二卷。

令狐相公之待玉溪生。令狐相公,指令狐楚。玉溪生,即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河南荥阳人,祖籍怀州河内(今焦作沁阳)。尽管他自称王孙,是李唐宗室支系,但家道早已中落,家境贫寒。据《旧唐书·李商隐传》记载,李商隐“幼能为文”,十分聪慧。少年时期就“佣书贩舂”,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直到20岁结识令狐楚,他的生活才有了转机。令狐楚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坛宗主、骈文大家。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他镇守河阳,“年才及弱冠”的李商隐前去拜谒,两人遂成师生。惜才的令狐楚对李商隐十分欣赏,像慈父一样照顾他,还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数年后,令狐楚调任东都留守、河南尹,李商隐也随同到了洛阳,开始接受官场历练,并受到令狐楚的重用。用李商隐自己的话说,就是“受知于洛阳之初”。

蒲萄,音pú táo,即葡萄。古文中有此名词,非刊刻错误。西晋·陆机《饮酒乐》:“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葡萄的名称据考据来源于希腊语,我国古代没有在这两个字。葡萄二字最早见于《史记》及司马相如《上林赋》。两处都写作“蒲陶”,后来才有“蒲桃”、“蒲萄”、“葡萄”等写法。

侪、淮险韵。侪、淮同在平水韵九佳韵部,该韵部常用字不多,多数为生僻字,故给诗歌创作带来很大难度。险韵,是指作近体诗词时较少选用的险僻难押的诗韵。

出目,音chū mù,意思是眼珠鼓出来。此处“见拟通身胆,环雕出目蛙”一联,是对葡萄的形容。词典上“出目”一词,仅仅解释为戏目,是由于简化字而引起的讹错。“出”字本无简繁之分,但在戏剧中,被用作量词,表示传奇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常说的“一出戏”就是这个意思。但在汉字中,这个义项本来写成“齣”,而这个“齣”字简化成了“出”,所以,古代的“齣目”相应简化成了“出目”,于是,“出目”就解释成了戏目。而把原本的“出目”的意思给遗漏了。

孥,音nú。释义:1、子女,亦指妻子和儿女:妻孥。孥稚(指儿童)。宋·秦观《赠张潜道》:“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2、通“奴”。奴婢,奴仆。《书·甘誓》:“予则孥戮汝。”

“孥藤”的辨析:“孥藤高屋起,缚架碧霄排。”这两句诗描绘的是葡萄藤状况。根据孥字的解释,孥藤二字连在一起,牵强的解释就是“葡萄藤的嫩枝芽”,但此二字与下句的“缚架”是不对偶的。我猜测,应该是“挈藤高屋起”,挈,《说文》:挈,县(悬)持也。《广雅》:挈,提也。挈的意思是提起、举起。这样,“挈藤”与“缚架”二字对偶,在诗句表达的意思上也容易说通与理解。按:民初·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二·胡稚威咏葡萄》记载为“拿藤高屋起,缚架碧霄排。”因为只见简体电子版,未见原书,不敢确信。

庾鲑,音yǔ guī,意思是喻贫苦生活。《世说新语》:“庾杲之清素自业,食惟有韮葅、韮、生韮。或戏之曰:谁谓庾郞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按:三“韮”二十七)。”因以“庾鲑”喻贫苦生活。

金刀,音jīn dāo,释义:1、金和刀。两种古代货币,泛指货币。《汉书·食货志上》:“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颜师古注:“金谓五色之金也……刀谓钱币也。”唐·孟郊《投所知》诗:“且将食蘗劳,酬之作金刀。”2、“刘”字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刘”姓。《汉书·王莽传中》:“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诗:“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3、剪子。唐·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唐·李远《剪綵》诗:“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十五:“婉孌闺中女,素手握金刀。”4、武器。指刀剑。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湝,音jiē,释义:(湝湝)形容水流动。

橘踰淮,典故:橘逾淮为枳。踰,音yú,释义:越过、超过。同“逾”。《周礼·冬官·考工记》:“橘踰淮而北为枳,鸜鹆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本条诗话中“岂知根入塞,不比橘踰淮”,意思是葡萄由西域传入中原后,并未像南方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后成为枳树。

乾隆辛卯,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严冬友,即严长明(1731—1787),字冬有,一作冬友,又作东友,一字道甫,号用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清藏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详见《随园诗话》通注(22)。

侍读,音 shì dú,释义: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3、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4、古代官名。清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本条诗话中,严长明在清廷担任的最高官职为内阁侍读学士。

沈云椒,即沈初(1729—1799),字景初,号萃岩,又号云椒,浙江平湖林家埭人(今属林埭镇)人。少有异禀,读书目数行下。乾隆二十七年(1762),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次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三十二年(1767),擢侍讲。后擢迁右庶子、礼部右侍郎、兵部侍郎,督顺天学政,调江苏。任满回京,调吏部,又督江西学政。嘉庆元年(1796),与千叟宴,充会试知贡举。擢左都御史,授军机大臣,迁兵部尚书,历吏、户二部尚书。四年(1799),以老罢枢务,免直内廷,充实录馆副总裁。未几卒于官,谥“文恪”,祀贤良祠。工诗文,善书法。著有《兰韵堂诗文集》等。

学士,音xué shì,此处指侍讲学士。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宋、金翰林学士院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元代,翰林兼国史院与蒙古翰林院沿置,改称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明清翰林院亦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明制各二人,并从五品,清升为从四品,员额满各二人,汉各三人,并不实际担任讲经之职。实任讲书者需加经筵官之衔,侍读、侍讲学士升迁多为詹事府詹事,再迁即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此侍郎、尚书,可按资而得,若调外任,可为布政、按察两使。清代又于内阁置侍读、侍讲学士,读在前,讲在次,合称讲读。职在典领奏章,不以翰林出身者充任。1912年,清亡废除。本条诗话中,沈初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橄榄,音gǎn lǎn,橄榄科橄榄属乔木植物。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150厘米。卵圆形至纺锤形,成熟时黄绿色,外果皮厚,核硬,两端尖,核面粗化。中国栽培橄榄在汉朝已很普遍,最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果可生食或渍制,药用治喉头炎、咳血、烦渴、肠炎腹泻。核供雕刻,兼药用,治鱼骨鲠喉有效。《齐东野语》记载,橄榄又名“谏果”、“忠果”、“青果”。因为初食橄榄时有涩口之感,但放在嘴里久了,就会感到有清甜的回味,苦尽甘来,就好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样。在古代它是一种名贵的果品。据《南方草木状》记载,(此果)吴时岁贡以赐近臣。

门人,音mén rén,释义:1、指弟子、门生。郑玄注:“门人,弟子也。”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松崖》:“(惠栋云:)古人亲受业者称弟子,转相授者称门人,则谷梁於子夏,犹孟子之於子思。”2、魏晋时特指初进太学未取得正式资格的学员。《通典·吉礼十三》:“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於洛阳。时慕(应作募)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3、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三》:“(郢之登徒)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戌。”4、守城门的人,看门的人。《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子谒伐楚,至巢,入其门,门人射吴子,有矢创,反舍而卒。”《礼记·檀弓下》:“子思哭於庙,门人至。”

陈梅岑,即陈熙(生卒年不详),字梅岑。清秀水(今嘉兴秀水)人。国学生议叙,官安徽、河南州判,历官至府同知。袁枚诗弟子,有诗名。《乾嘉诗坛点将录》誉其为“赛仁贵”,名列第四十二。晚年随儿子陈景蕃生活江苏通州的掘港。晚年曾为沈复《水绘园图册》题跋,时已八十四岁。有《腾啸轩诗集》。按:陈景蕃,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任江苏通州丰利场大使(盐务官职),两年后又转任掘港场大使,一直至嘉庆八年(1803)。

炎方,音yán fāng,意思是指南方炎热地区。《艺文类聚》卷九一引三国·魏·钟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唐·李白《古风》之三四:“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壮月,音zhuàng yuè,指农历八月。《尔雅·释天》:“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金石萃编·唐阿史那忠碑》:“我壮月以控弦,候朔风以鸣镝。”

箬,音ruò,箬竹,竹子的一种。叶大,可供编制器物、包物等用。

槟榔,音bīng láng,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槟榔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被认定为毒品,并被众多欧美国家禁售。

“细共槟榔嚼,香逾豆蔻含。”这里的槟榔,指的是出产于广东的橄榄,当地谓之“青榄”,但在口语中,也称为“槟榔”。潮汕人家世代相传的习俗,新春佳节,居民用青榄摆于桌上招待客人,称“槟榔”。每当有贵客登门,主人必然双手端上美味可口的青橄榄,恭恭敬敬地说:“祝新年好,请槟榔(这里指橄榄)。”稚气未脱的孩童会用清脆的声音唱道:“新正如意,橄榄来试”,潮汕人认为橄榄可辟瘴疠,能保万家安康,吉祥如意。

豆蔻,音dòu kòu,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岭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唐·杜牧《赠别》诗:“娉娉嬝嬝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核试花生烛,仁挑粟缀簪。”意思是,橄榄核的形状可以比试蜡烛燃出的美丽烛花,橄榄仁(即橄榄核)的晶莹能够挑战名贵头饰金粟簪。粟缀簪,粟,金粟。缀,音zhuì,本义为缝补、缝合,由缝补引申为连结,再引申为挂、点缀、跟随、追踪等义。簪,首饰名。粟缀簪,缀以粟米粒大小的金珠的簪子。唐·温庭筠《归国遥》词:“钿筐交胜金粟。”华钟彦注:“钿筐、金粟,皆头饰也。”橄榄核经过盘摩会如玉一般温润精美。另,明·徐渭《咏枣》诗有句“插核花生烛,槌膏气夺芸。”虽然描绘的是枣核,但与橄榄核类似,可作参考。

传柑,音chuán gān,典故:宋代上元夜宫中侍宴,贵戚宫人以黄柑相赠,谓之“传柑”。宋·苏轼《戏答王都尉传柑》诗:“侍史传柑玉座傍,人间草木尽天浆。”

杨蓉裳,即杨芳灿(1754—1816),字才叔,号蓉裳,常州江苏金匮人,清文学家。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官灵州知州,改户部员外郎。

鱼伯,音yú bó,释义:1、河神名。又称“水君”。晋·崔豹《古今注·鱼虫》:“水君状如神,乘马,众鱼皆导从之。一名鱼伯,大水乃有之。汉末有人於河际见之。”2、青蚨的别名。青蚨,一种虫。形似蝉而稍大,可食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八·支动》:“青蚨似蝉而状稍大,其味辛可食。……一名鱼伯。”晋·葛洪《抱朴子·对俗》:“鱼伯识水旱之气,蜉蝣晓潜泉之地。”《淮南子·万毕术》“青蚨还钱”注:“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复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也。”世称钱为鱼伯,本此。

斫,音zhuó,斧刃。《墨子》:斧以金为斫。亦指大锄。《齐民要术》:二月冰解地干,烧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块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纳种如前法。斫铜,指开凿铜矿。

斫铜耶水曲。意思是在耶水边上开采铜矿。但“耶水”究竟指何处,不清楚。

铸币历山阿。古籍记载,大禹曾以历山之金铸币。《管子·山权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汤以庄山之金,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人之无饘卖子者。”古代历山,一说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境内的历山(另二说为山东省菏泽、济南之历山)。山西历山系中条山脉的一段,而中条山是我国北方两大铜矿之一(另一在甘肃白银),早在史前时期就得到了大量开发,至今仍在开采。以此来看,古代历山似为此地。

鲸甲,音jīng jiǎ,意为鲸的鳞甲。常以代称鳞状之物。此处指铜钱排列在一起如同鲸鱼的鳞甲。

凤罗,音fèng luó,意思是有彩凤图案的丝织品。此处指铜钱上精美的文字及纹饰。

五铢,即五铢钱,中国古代货币。汉武帝在位期间,鉴于原流通货币“四铢半两”与“三铢”钱引发严重币值混乱,铸行重如钱文的“五铢”钱。其经历郡国自铸、官行赤仄、三官分铸三个阶段,成为汉王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五铢钱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开铸流通至唐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废止,流通七百余年,影响到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初等朝代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其流通地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国货币史乃至世界货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五铢钱的字文得名源于它的重量:枚重五铢。“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秦和西汉时期的一两,合16.14克,五铢约3.36克。另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五为中数,表天地人和。

五铢工剪凿。意思是汉五铢钱铸造精美。剪凿,本是将铜钱的内外边缘剪凿下来,以盗取铜料牟利的方法。但在此则是喻指钱币的铸造加工技术。汉五铢钱在经历了郡国铸钱的混乱之后,收回铸币权,由朝廷统一铸造。为了防止奸人研磨铜钱背面及剪凿盗取铜料,在铜钱的内外边缘都铸造了高于钱肉的轮廓。但在西汉后期还是出现了一种磨边的“剪轮五铢”,即一种用普通五铢钱经磨鑢(音lǜ,磨治;打磨)加工而减重的钱币。实际上这种五铢叫磨边五铢最为贴切。另,在南朝宋时,朝廷铸造新钱,钱形薄小,轮廓不成,民间盗铸者多剪凿古钱,以取其铜,当时称为“剪钱”或“剪凿”。

四柱细摩挲。四柱,古代钱币名。指南朝·梁所铸造发行的铜钱。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铸,钱文“五铢”,面无内郭,正面及背面各有两个星点,故名。初铸时,一当细钱二十,旋改一当十,后复同细钱。《梁书·敬帝纪》:“己卯,铸四柱钱,一准二十……壬辰,改四柱钱一准十。”

轮郭,音lún guō,亦“轮廓”,音lún kuò。释义:1、指钱的内外边缘。《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及上即位,又铸孝建四铢,形式薄小,轮郭不成。”胡三省注:“钱,外圆为轮,内方为郭。”清·顾炎武《钱法论》:“钱式每重百十有三两,轮郭周正,字文明洁。”2、引申指钱。《宋书·颜竣传》:“百姓闻官敛轮郭,轮郭之价百倍,大小对易,谁肯易之。”3、物体的外周或物形的外框、概貌。唐·王度《古镜记》:“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四字,周遶轮廓,文体似隶,点画无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伯魁)尝画一仕女图,方钩出轮郭,以他事未竟,锁置书室中。”4、事情的概况。叶圣陶《倪焕之》二:“这个观念萌生在他心头已有一二年了,不过并不清晰,只粗粗地有这么个轮廓。”

乌漉,音wū lù,乌水与漉水的合称。乌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无定河支流纳林河。东晋、北魏时名黑水,北周避太祖宇文泰(字黑獭)讳改名乌水。唐大历十年(775),夏州将荣宗破回纥军于此。《元和志》卷4夏州朔方县:乌水“出县黑涧,东注奢延水。本名黑水,避周太祖讳,改名乌水”。漉水,即今湖南醴陵市及株洲县境之渌江。《水经》:“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屈从县西西北流至渡浦,注入于湘。”郦道元注:“ (醴陵) 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乡翁陵山。余谓漉、渌声相近,后人藉便以渌为称。”

轮郭分乌漉。意思是钱的外轮内廓犹如乌水、漉水一样分布在中原的边疆、内地。这句诗的解释有不同看法,主要是对乌漉理解不同所致。有认为意思是钱的轮廓分粗细;也有的认为钱分黑白(乌水,原名黑水河,寓意黑;漉水,指清水,寓意清白)。

文章备隶蝌。意思是钱币上的文字、图案具备了隶书、蝌蚪文。文章,“文”即“纹”,指“纹路”、“纹样”。“章”本指“屏蔽”,转指“外表”。“文章”原义指“有纹样的表面”,诸如在服装上描绘、刺绣的龙凤图样、皮肤上针刺的花卉图案,等等。即其原义是指直接构成视觉形象的图样。后指文字所描绘出来的事物图样,需要大脑“解码”才能完整呈现的间接的事物形象。此处是用文章的原义。

好从床脚绕。典故,阿堵物。《晋书·王衍传》:晋朝大臣王衍,字夷甫,非常清高,对钱嗤之以鼻,提都不愿意提一下。其妻郭氏很想逗他说“钱”这个字,但都没有成功。一次,趁着王衍熟睡,郭氏叫仆人把铜钱弄成一串串的,在床的周围绕了一大圈,想让王衍睡觉醒来时不能下床走路,这样肯定会逼他说出钱字来。第二天,王衍醒来后看到满地是钱后,他把仆人喊来,用手指了指地上的那些钱说道:举却阿堵物(阿堵,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举却阿堵物,意思是搬走这个东西)。自此,“阿堵物”便成了钱的代名词。

谁向梦中磨。此处不知用何典故。但按照《周公解梦》、《梦林玄解》的说法,梦中见钱,非吉兆,多主凶。《周公解梦》:秋冬见钱,主有凶。给别人钱,主有凶。家中分钱,主离散。《梦林玄解》:梦钱。体圆孔方,轻重到铢,周流四方,利济天下。可以舒人之困,可以苏民之命。其如泉之流,若聚而不散,当获天谴。得此梦者,有通达万变之兆。梦见散钱,主有疮疡之症。梦钱无之者,求谋背暗。梦钱贯串者,主事必联络。梦钱堆积者,当被臭名。……梦身入钱孔,凶。钱体外圆,反之为方;内方,反之为圆。钱质属金,而金主刑伤。得此梦者,必有狱讼之事,为身受枷锁之象。若在船上,则预示有溺水之灾。……梦天落钱,凶。凡事慎重。

萧库悬标榜。典故,黄标紫榜。南齐政权的中兴二年(502),萧衍(字叔达),逼迫南齐皇帝萧宝融禅让,成为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史称梁武帝,这年也成了天监元年。天监十七年(518年),萧衍的六弟“临川王”萧宏,“奢僭过度,殖贷无厌”,将搜刮来的财富秘密存放在近百间库房里。也许规模过于庞大,有人疑其藏匿铠甲与兵器,意图谋反,遂向萧衍报告。萧衍计请萧宏赴宴,席中,突然提出要去萧宏的库房看看。萧宏以为贪赃罪行败露,不胜惶恐。打开库房后,只见“每钱百万为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为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间”。这就是著名的“黄榜紫标”的出处。粗略估算,竟有钱财“三亿馀万”。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绸缎布匹等不计其数。萧衍一生节俭,对臣下腐败亦深恶痛绝,但见萧宏库房中没有兵器铠甲,便只说了一句“六弟,你的生计很不错嘛!”之后不久,又给已是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将军的萧宏,再次封官晋爵。反腐内外有别,自古亦然。

吴宫卫甲戈。意思是越王勾践用重金贿赂了吴国太宰伯嚭,使得吴王夫差没有杀掉他,得以保全了越国。越国还在后来大量铸造蚁鼻钱,发展贸易。蚁鼻钱是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正面刻有人脸和文字,也被称作鬼脸钱。楚国是使用蚁鼻钱的主要国家,越国能发行蚁鼻钱,可能得到了楚国的援助。越国与吴国做生意时,只用蚁鼻钱购买吴国的粮食,由于蚁鼻钱含铜量十足,百姓乐意接受,粮食便流向了越国,最终垄断了吴国的粮食贸易,且吴国对越国形成了军粮依赖。在后来吴越之战中,越国断绝了吴国的军粮供应,一举灭掉了吴国。

才士,音cái shì,意思是指有才学的人,有才德之士。《庄子·天下》:“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清·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文辞,则为名士;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青娥,音qīng é,在古典文学里,指与女性有关的一些意象。一是指青女,也就是主司霜雪的女神。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恨封姨欺花偏紧,怨青娥侵荷忒劲。”二是指美丽的少女,如明代夏完淳《青楼篇与漱广同赋》:“长安大道平如组,青娥红粉娇歌舞。”又指美好的容颜。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三是指女子用青黛画的眉。温庭筠《赠知音》:“窗间谢女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

营中赎才士,帐下买青娥。这一联诗主要是描绘钱的用途。营中赎才士,笔者记得一个故事,说的是某将军胜仗之后,在敌军俘虏中出高价让人找寻一位才士。或许此处用了典故“五张黑羊皮换来百里奚”。

藏处同牛吼。此句意思,从字面上看,是藏钱之处有牛吼之声。但未见这方面的典故与传说。我觉得,牛吼应该是牛喉管的意思。古代装铜钱,一般用竹筒。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三:“市肆以竹筒盛钱,号钱筒。案:《説文》‘缿’注:‘受钱器也。古以瓦,今以竹。’则汉时已然。”钱筒与牛喉管相似。藏处同牛吼,意思是藏钱的钱筒如同牛的喉管。(我的揣测之言,敬请读者赐教)

孔,此处指“孔方”、“孔方兄”。从秦统一全国币制到清末改行机制铜币,圆形方孔铜钱在我国使用时间以长达两千多年。方孔圆钱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圜钱。孔方兄,古钱币的别称,又称“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会来回转动,而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繁体“錢”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另有一种说法,方孔圆钱,寓意“天圆地方”。

和,此处指晋朝大臣和峤。和峤(?—292),字长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官至中书令。和峤虽然是晋朝一代名臣,也曾有过清政之绩,但一生吝啬异常,爱钱如命。杜预曾经认为他有钱癖。《晋书·杜预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

缗,音mín,本义是钓鱼的丝。后指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的绳子,亦指穿钱的绳索。借指成串的铜钱,亦泛指钱。《史记》:“贾人缗线。”也是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百文,称一串;每串一千文,称一缗,亦称一贯。钱十缗,即指十贯铜钱。积窖千缗朽,意思指窖藏的大量铜钱因为时间久远而朽烂了。

裁皮嗤大业。裁皮,指粗制滥造的钱币。嗤,讥笑,嘲笑。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隋书·食货志》:“大业已后,王纲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或翦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后因以“裁皮”指粗制滥造的钱币。

剪叶记阇婆。剪叶,指“剪银叶为钱”,阇婆,指阇婆国。《宋史》:“阇婆国在南海中(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此二岛)。……其地平坦,宜种植,产稻、麻、粟、豆,无麦。……出金银、犀牙、笺沉檀香、茴香、胡椒、槟榔、硫黄、红花、苏木。……剪银叶为钱博易,官以粟一斛二斗博金一钱。”

轗轲,音kǎn kē,释义是指困顿,不得志。坎坷,路不平。出处《楚辞·东方朔》。

逐贫空有赋。指汉代辞赋家扬雄的《逐贫赋》。此赋描述了作者想摆脱“贫儿”却根本甩不掉的无可奈何之情景。这是一篇寓言赋,通篇用“扬子”和“贫”主客对答的形式,前一部分写主人的怒斥,展现出“外我”的形象,后一部分以“贫”的反驳曲尽其情,寄托“内我”的精神世界。全赋构思奇异,庄谐相生,情节结构完整,人物个性突出,寓意隽永而耐人寻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逐贫赋》是扬雄晚年的作品,近人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定位其创作时间为王莽新始建国四年(12),是年扬雄六十五岁。

得宝不成歌。指“得宝歌”。释义:1、唐乐曲名。唐开元末,陕县县尉崔成甫翻俚歌《得体歌》而成。《旧唐书·韦坚传》:“先是,人间戏唱歌词云:‘得体紇那也,紇囊得体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体歌》。’至开元二十九年,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云有宝符在陕州桃林县古关尹令尹喜宅’,发中使求而得之,以为殊祥,改桃林为灵宝县。及此潭成,陕县尉崔成甫以坚为陕郡太守凿成新潭,又致扬州铜器,翻出此词,广集两县官,使妇人唱之,言:‘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宋·苏轼《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二:“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2、唐·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曲。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得宝子》:“《得宝歌》,一曰《得宝子》,又曰《得鞛子》。明皇初纳太真妃,喜谓后宫曰:‘朕得杨氏,如得至宝也。’遂制曲,名《得宝子》。”清·洪昇《长生殿·定情》:“六宫此夜含顰望,明日争传《得宝歌》。”

壁立,音bì lì,释义:1、家中只有四壁空立。形容非常贫困。《南史·范述曾传》:“及老,遂壁立无资。”2、形容陡峭的山崖像墙壁一样耸立。张载《剑阁铭》:“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囊空,音náng kōng,谓袋中无钱。唐·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唐·韩愈《寒食日出游》诗:“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併。”

画叉三十块,挂壁羡东坡。此处用苏东坡缺钱时节约开支的故事。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东坡云:到黄,廪食既绝,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弱冠,音ruò guàn,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a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