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十四)

国学课堂(十四)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1-31 20:5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雄、雌,人生的两种状态。雄代表欲望大,争名夺利,有一番作为。雌看破表象的状态。

知其雄:干一番事业,雄心勃勃,追逐名利。

守其雌:能够守着内在的智慧,把欲望放下,能够成全别人,给别人建功立业创造条件。

为天下谿:谿,低洼的状态。①谦卑。②成就他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白,繁华、光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极致,就成为天下人的典范。

为天下式:式,表率典范。

常德不忒:忒,差错。不忒,没有差错。

复归于无极:无极,对世间的级别、差别名利没有分别心,这是无极的状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荣,名利双收。收其辱:用自己人的人生为天下苦难的众生去背业,忍辱负重。

为天下谷:谷,低洼。修到极其谦卑的境界。

常德乃足:德行圆满。

不归于朴:朴,所有人生的枝枝蔓蔓都没有了,回归到生命最初的佛性、真心、良知状态,活出了人性的智慧。

朴散则为器:德行和圆满的智慧体现了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给他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做好。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一个人只有达到德行和智慧圆满的境界,才有能力做领导,真正的去做领袖。

大制不割:一个人一旦有机会,承担了大的使命和责任,他必须是一个圆满各方面都具备的人。

收获:真正有大使命的人一定是君子不器之人,它不能只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有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的问题、挑战都能处理好。此即为圆融智慧,大致不割。

相关文章

  • 国学课堂(十四)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

  • 国学课堂(七十四)

    致良知28期正心班线上学习第三十七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

  • 国学课堂(三十四)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原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

  • 国学课堂(五十四)

    致良知学习第十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回想孩子升入初中时第...

  • 国学课堂(六十四)

    致良知28期正心班线上学习第二十三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

  • 国学课堂(四十四)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

  • 国学课堂(二十四)

    1.《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

  •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粹,是中...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td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