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
导读一百三十六|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人与机器的进化史笔记【4】

导读一百三十六|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人与机器的进化史笔记【4】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1-01-31 21:05 被阅读0次

    我们继续来看就是这本书当中提到的一些人文学者对现代工业文明下人的生存境况的一种忧虑,第三位,阿伦特认为,自动化机器虽然把我们从艰苦劳动的负担下解脱出来,却在一个所有职业都被看作谋生手段的“劳动者社会”引起了失业。

    所谓后工业时代,就是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机器迅速取代人的劳动;当代世界范围内,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生产,机器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无疑正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极其微妙而复杂的问题。

    第四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指出:人类习惯于每天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繁重劳动,这种司空见惯的事实支配了我们的精神和思维,阻碍了人类的生长发育;这种过度的劳动压垮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的素质无法发展提高。

    第五位,犹太社会学家鲍曼指出,纳粹大吐啥与现代工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没有现代文明,大吐啥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补充:奥斯维辛其实是现代工厂体系在现实的一个延伸。不同于生产商品的是,这里的原材料是人,而最终产品是死亡,因此,每天都有那么多单位数量被仔细地标注在管理者的生产排期上。

    而现代工厂体系的象征——烟囱——则将焚化人的躯体产生的浓烟滚滚排出。还有现代欧洲布局精密的铁路网向工厂输送着新的“原料”。这同运输其他货物没有什么两样。

    在读气室里,受害者们吸入由氢氰酸小球放出的毒气,这种小球又是出自德国先进的化学工业。工程师们设计出了火葬场,管理者们设计了落后国家可能会嫉妒的廉洁而又高效的管聊体制,就连整个计划本身也是扭曲的现代科学精神的映射。

    第十个思想要点,不同媒介信息的摄入区别,在作者看来,娱乐是电视的主题,正如思想是书籍的主题。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不断反刍和反思的严肃阅读。一个由文字主宰的文化是隐晦而抽象的,而视觉文化则直接聚焦于人的身体。

    电视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现代娱乐业和体育产业,人类不仅变成彻底的室内动物,甚至成为沙发动物。

    尼尔·波兹曼认为,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而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模糊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界限,导致“童年的消逝”,即儿童的成人化和成人的儿童化。

    比尔·盖茨认为,电视是一个愚蠢的盒子,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看电视看出成果,一个靠看视频打发时间的人群,注定会集体走向愚蠢和懒惰。

    电视将人们带入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精英文化被大众文化淹没,沦为边缘化的小众文化,影像受众人数远超文字读者;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

    余世存先生认为,“从大众社会到网络社会,文明的波浪一波波推进,知识的获取和致用之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重要一环可能在于省略了苦行般的智力推理过程,直陈根本。”

    基辛格指出,思想包括信息、知识和智慧。互联网只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而信息的泛滥,反而可能会抑制知识的获取,让智慧更加遥不可及;甚至说,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区别将会消失。

    同时,计算机、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也减弱了人们对“意义”和“记忆”的关注。

    第十一个思想要点,现代社会模式下人的生存境况,首先,马克斯·韦伯发现,从企业公司到国家正服,现代科层官僚制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即“最高度的效率”和“理性技术的专业性及训练”,这反映了以功能效率为目的取向的“形式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

    在现代社会,任何力量都无法突破和制衡这个笼罩一切的“一元化官僚系统”,这种科层官僚制度既像“铁笼”,又像“机器”,在它的规训下,现代人唯一的美德就是无条件“服从”。

    其次,现代社会是完全流动的,每个现代人都被囚禁在城市这部巨大的“永动机”中。机器时代的人们拥有一切,唯独不拥有自己;生活在这种“绝望中”的人最终实现了机器化和物化。

    机器主导的功利主义,使人们将生活的目标从必需品提升为舒适品,最后发展到奢侈品;人的生存条件(物质基础)超越“人”本身,而成为生命的最终目的。

    物质的过度丰裕让人们失去梦想和理想,失去激情和想象力,社会充斥着冷漠、无聊、厌倦和焦虑。

    在两本反乌托邦小说中,《一九八四》是一个匮乏的社会,匮乏是控制人民的工具;而《美丽新世界》是一个丰裕的社会,丰裕同样成为统治工具。

    如果社会不能促进人的自由,反而剥夺人的自由,那么先进的技术和富足的物质并不能实现一个文明理想的社会。

    再次,现代社会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改造为低层次的经济人。经济人是机器体系和经济社会的产物,一旦脱离机器体系,这种“成功人士”就是一个狂热的精神病人;他把一切非工作的活动都视为堕落和失败,以至于无法正常地面对生活本身。

    在机器体系中,无论成功或者失败,人都是不自由的和不完整的;就如同在监狱体系中,无论狱卒或者囚犯,都无法摆脱对人性的压抑与反动。

    美国畅销书作者切诺在《巨人》中写道:“当财富积累到需要想象力才可挥霍时,洛克菲勒开始相信上帝是寄望他造福人类而赐予他金钱。

    再次,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现代经济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完全竞争”:许许多多相同的人,接受相同的信息,购买相同的商品。在机器制造时代,消费并不是一种物质的实践,而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纵活动。

    在一个由生产体系和需求体系构成的消费社会中,一切都已经被符号化了,“生存竞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一场维护体面的斗争”。

    最后,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认为,贫穷从根本上来说完全是文明世界才有的东西。贫困并不意味着个人财产的缺乏,世界上最原始的人很少占有什么,但他们并不穷。所谓贫穷,不是手段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更不是东西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成功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如何出卖自己的人格,所以他必然把自己当作一种商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既当作是出卖商品的卖主,又当作是被出卖的商品。一个人所关心的不是他的生活和幸福,而是如何使自己卖得出去。

    ……现代人既把自己当作出卖商品的卖主,又当作在市场上被出卖的商品,所以其自我估价就建立在他所无法控制的条件上。如果他成功了,他是有价值的;如果他失败了,他则是毫无价值。

    ……人们被迫去百折不挠地争取成功,任何挫折对其自我估价都是一个严重威胁。失落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就是其结果。

    第十二个思想要点,半个世纪前,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来临,全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精英阶层,代表良心的知识分子被体制化,大众走向沙粒化和低智化。这个“散众社会”的主体是“快乐机器人”。此地乐,不思蜀。

    在作者看来,从杞人忧天到罗马俱乐部,与其说人类热爱真理,不如说人类迷恋财富。不幸的是,财富的获取似乎总要以他人的贫穷为代价的。以前贫穷是多数人的痛苦,现在贫穷只是少数人的灾难。

    传统农耕是自足的,每个人所吃所用的东西都是在他视野里生长和制作的;现代商品社会的大分工,让人们的生活完全社会化,人们对他所食所用之物一无所知。

    焦虑是过度消费的标志,所谓焦虑,往往来源于恐惧,主要是对未来的恐惧。恐惧有具体的对象,而焦虑没有对象。这是一个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唯一确定的是,依赖资源,必然难逃“资源诅咒”。

    第13个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一部人类现代史,就是一部机器发展史和文明进化史。如果说古代(传统)对应着“农业—工具—木器—自然—需求—自足—停滞”,那么,现代(近代)就对应着“工业—机器—钢铁—反自然—欲望—消费—失控”。

    所谓现代,就是对古代和传统的颠覆;人类剪断自然的脐带,从此远离自己的出处。人们制造机器并奴役它们,直到最终沦为机器的奴隶。

    当我们置身现代的天堂时,历史的大门在身后轰然关闭,这就是浮士德的困境。钟表、印刷机、纺织机、蒸汽机、计算机如同一座座里程碑,现代的历程就是传统终结的历史,就是人类一步步超越本能,超越自然,超越历史的历史。

    机器带给我们丰裕,也带给我们焦虑;一个被钢铁重构的世界,我们注定要失去栖居的诗意。金钱和财富筑成一部现代史,但人类文明的主旋律,依然是我们感受世界的心灵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三十六|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人与机器的进化史笔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td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