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经常被问或者问别人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爱读书的人之间自然也会多一个话题——我最近想读本书,你有什么推荐的吗?
对方一定会说“某本书不错,值得一看。”于是我们去买了,有的时候可能也只是买了。有的时候可能“上进”一点,会读上那么二十几页,不过最后还是搁置了。有的时候可能更“上进”一点,硬着头皮看完了。可是被问道这本书怎么样,讲了什么的时候?我们却只会说这本书挺不错的,但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难道我们不善于表达?
好像也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会发现,我们看电视剧或电影的时候会一直追下去。比如我是一个不看电视剧的人,但是却是追起剧来不要命的人。一部电视剧刷到凌晨3点半,眼泪直流,终于看到结局才安心睡去。脑海中还在回味着电视剧的画面。说实话,能有这种“坚持”的精神我都佩服我自己。
最神奇的是,当有人问我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能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所以我想如果能把这种“坚持”转移到读书上那该多好呀!
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我发现这种“坚持”的精神真的可以转移到读书上面。《如何阅读一本书》听名字就知道是一本指导阅读的书,它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艾德勒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也是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其阅读经验可想而知。范多伦曾参加过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连续拿下14周冠军。两位博览群书的作者对阅读这件事做了透彻的分析。
作者认为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但是在阅读之前,我们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才能更好地阅读。
(一)阅读的基础工作
作者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读者是有一定要求的。这让我想起周星驰演的电影《喜剧之王》,在剧中周星驰每天都手捧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作者同样在书中单独提到了“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所以总得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做好要做的事情,读书也一样。
那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呢?
1.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阅读?
1)为了娱乐而阅读;2)为获得资讯而阅读;3)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
2.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要记得提出4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也就是说要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也就是说这本书的骨架是怎样的?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3)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换句话说,就是你在找一本历史书读的时候,显然医学类的书和当时的你没有关系。当碰到自己喜欢或者该读的书的时候,那就凭着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4)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我们通常读完一本书就读完了,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挑出书中的任何“毛病”。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要有自己的评价。当然也不是乱评价,因为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就不同意便是无礼。
评价一本书可以有多种观点:同意作者的观点或者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当然在不同意的时候要提出自己的证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作者的知识不足、作者的知识有错误、作者的推论不合逻辑不能让人信服、作者的分析不够完善等。
3.如何让一本书属于你?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会读书也离不开做笔记。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标记”和“笔记”。作者提到书中提到多种“标记”的方法,比如画底线、用圈圈画出关键词或句子、用编号记录作者的观点等。
做完标记并不是结束,还要把这些内容转化为笔记,为什么说是“转化”呢?这是因为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不是原封不动地抄写下来,而是要结合着自己的理解而记,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书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作者提到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1)结构笔记 2)概念笔记 3)辨证笔记
(这三种笔记针对三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会说到,我们先看这三种笔记)
1)结构笔记:在检视阅读的时候,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这本书的骨架。
2)概念笔记:在分析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概念,也就是作者的观点。
3)辨证笔记: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会发现面对同一个概念(主题)每个作者会有相同或者不同的想法,针对相同概念(主题)之间的“辩论”就是辨证笔记。
4.读书的辅助工具。
书中提到的有:相关经验、其它的书、导论和摘要、工具书。
(二)如何阅读一本书
做完基础准备工作后,接下来,我们就用作者教我们的读书方法读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个问题:这是一本书讲什么的书?
毋庸置疑,从书名我们就看得出,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同样也是一本实用的书,教我们如何真正学会阅读。
第二个问题:这本书主要骨架是什么?
这本书的骨架有两个大的框架:一是读书分四个层次;二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1.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所谓的基础阅读就是能看得懂字,能够读得懂句子。
2)检视阅读(对应结构笔记):是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架构,通过浏览书名、目录、序言或者阅读几个重要篇章甚至随便翻阅几页,大致了解一本书是在谈论什么内容。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从他的外表、年纪、说话态度等方面决定要不要和这个人继续交谈。通过检视阅读就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同样也可以决定这本书要不要继续读下去。
3)分析阅读(对应概念笔记):完成了检视阅读,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本书是否有必要进行分析阅读,是否能增进理解力。如果需要阅读那就需要回答作者提出的“四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回答的这四个大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有自己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阅读指的是真正完整的阅读,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
4)主题阅读(对应辨证笔记):主题阅读指的是以主题为范围去阅读多本书,即“比较阅读”。比如你想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你就找到每本书中只关乎这个主题阅读就可以了。
当然,这四个层次不是完全独立的,高层次的阅读包含低层次的阅读。如果用空间概念来比喻的话,我们读书的境界分四个维度。一维空间是基础阅读:包含散乱的句子;二维空间是检视阅读:由基本内容构成的平面框架;三维空间是分析阅读:完整的一本书;四维空间是分析阅读:阅读同一个主题的所有书。
2.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除了介绍4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外,作者也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具体的方法作者在书中都有详细提到,读后保证很受用。
第三个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基本上阅读每本不是娱乐的书都可以提高心智、增进理解能力、可以向“高标杆”的人学习。阅读这本书同样也具有以上的作用,不过,这本书最主要的优点还是改善阅读方法,能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第四个问题: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这本书很全面地诠释了阅读的层次和阅读的方法,首版刊印是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这本书可以使不懂阅读的人和初读阅读的人,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总之,这是一本有关阅读永不褪色的经典,值得阅读。
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