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 楚门jy | 来源:发表于2016-08-02 16:11 被阅读0次

因为国考,见到桑弘羊这个陌生的名字,想要一探究竟,进而发现两本好书。一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还没读,有种读完会觉得三观刷新的预感。两本书先读汉代部分。

钱穆在书中提到“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一项制度创立,当时的人们对于此项制度如何评价,感受如何。隔得时间久了,制度已经不存在时,后代人根据当前的环境来评述就是时代意见了。很明显,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历史,如同我现在不能去骂小学时的我不懂事一样。

皇帝这一庞大帝国的领袖,竟然是世袭的,为什么汉代我国的皇帝非得是世袭的?西方国小民少,可采取所谓“民主”方式选取领袖,而中国是个地域广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个农业大国。且政府机构也只有皇帝世袭,官员也无法罔替。

汉代皇帝有“六尚”,唯有“尚书”管文书,而宰相则有“十三曹”。这十三曹掌握着全国上下大小事,所以宰相其实是真正领袖。三公中,御史大夫算副丞相,意味着在汉代,作了御史大夫才有可能做丞相。而太尉只管军事。

原来宰相也要管皇帝的家事,但国事在前,于是设置御史中丞,即御史大夫的副手去管皇宫里的事,御史中丞仍然隶属于宰相。

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的,算不上政府官;光禄勋是皇家看大门的;卫尉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太太仆是皇帝的司机;廷尉,掌法的;大鸿胪是管交际的;宗正是管皇帝家族的。这七官本是管家却也管国事。大司农管政府经济,全国赋税收入,国家公费;少府工商业的收入、海盐、山矿这些原来收入很少,充当皇室私用。且皇室不能用国家的钱,这样看来皇室还是挺可怜的,但相比于百姓,也着实富足。

汉代地方分为郡和县,郡管辖县,郡的长官叫太守,和九卿一样,都是两千石。九卿和郡守可以汇中央和放地方。

中央和地方之间,郡每年都要向中央上计簿。中央派到地方调查的叫刺史。刺史一般官小,归御史大夫管。

汉代世袭罔替制被推翻的情况下,汉武帝的时候有了太学。考试毕业分两科,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则为吏。汉代地方长官如太守和县令必须是中央派,但是郡县掾属必须是本地人,一般吏就是回到本乡充当掾属。

函带选举制度是谓乡举里选,有三种:无定期选的贤良。策问-对策;特殊选举,政府下诏征求,能人自荐;定期选举即选举孝廉。汉朝可以称之“读书人的政府”。

相关文章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关于作者钱...

  • 爽爽的阅读

    读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辅之以钱穆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相参照,脉络清晰。 补记----刚日读...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近来有幸拜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感触颇多。之前也是久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大名,但一直以来都是敬而远...

  •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辛亥革命前后,由于政治宣传,将封建社会的政治传统概括为“专制黑暗”四个字,作者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再...

  •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因为国考,见到桑弘羊这个陌生的名字,想要一探究竟,进而发现两本好书。一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是吴晓波《历代...

  •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老先生1952年应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邀,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刚经历近百年的动乱,民族自信心消...

  •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一、前言 1、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 亲证思维: ...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www.rejoiceblog.com].pdf

  • 大把儿杠子沏高茉儿,挺好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几乎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看《华夏意匠》,中国也没有建筑理论;听有声书《新布局史话》,现...

  • 读史手记-得失复得失,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引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很受欢迎的小书。说它小,因为全书不过一百多页;说它受欢迎,我周围的朋友特别是学管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yf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