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以前呐,我们心里总有一杆秤,爸妈告诉我们,砍价时要从三分之一开始砍价。意思就是商人在定价上总有猫腻。
而我们也总结出各种技巧。比如超市总爱给商品标价99元,这叫尾数定价法。意思是消费者觉得100就是三位数,而99是两位数,似乎要划算很多。但我们吃亏多了,也就知道这个跟100元没有区别,会破除心理误区。
又或者以前我们教过的对比效应:请问一件皮衣卖不出去,怎么办?减价?不对。你可以找一件质量差不多的皮衣挂在旁边,但是价格标高一倍。这样,就能显得原先的皮衣更划算了。
但是,传统商家的这些技巧,在网络时代都不怎么管用了。尾数定价,几乎每一家都在用,哪怕咱们小学问,都是卖198。而对比效应呢,也不管用了。大家都上淘宝买,不会单看你这一家,哪里更便宜,一搜全都能显示。尤其是各种比价网站的出现,更让我们觉得,互联网时代购物,实在是最划算不过。
但是我要告诉你,正是在互联网时代,你才更容易吃亏。
咱们先做一个实验。想象一下你要买个零食,就薯片吧;打开一个电商app,突然弹出来两种优惠券给你选择。记住,只能选一种。
第一种,是一张免费的10元礼券,一分钱不要,就可以换购10元的商品;第二种,是用7块钱换购的20元礼券。
好,告诉我答案。你选择免费的还是7块钱的?
美联储的沙潘教授,在2006年设计了这么一个类似的实验,只不过他给出的选择更多。但结果发现,所有受试者都跟你一样,选择了免费礼券,没错吧?
请你仔细想一想,第一种优惠券,你相当于是赚了10块钱的便宜;但第二种,你用7块钱买回来20块钱的礼券,赚的是13块钱;难道不是更划算吗?
这明明是小学二年级的加减法,为什么你还会算错呢?
因为“免费”这个词,就是0啦,就好像一个具有魔力的按钮,它绕过了我们大脑的层层计算,会直接诱使我们做出判断。
常见的互联网免费模式:
第一招,叫做 “假免费”。
很多淘宝的9块9包邮活动就属于这一类,比如袜子、热水袋或者手链什么的。你明明没这个需要,但是看到弹窗的9块9包邮推荐,说法是商品免费,只要交9.9的运费。那不买白不买。
问题在于,商家因为快递单数多,所以运费并不会真的那么高,所以这是真的免费吗?而且,就算我们排除各种假货的情况,你问多一句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商品吗?
相对应的,第二招叫做 补贴式免费。刚才是免商品价格,这里是免邮费。比如什么满49包邮,或者另一种补贴券, 满100减20。请问你都已经买了30块钱了,是加19元选择包邮呢,还是给8块钱邮费?明白了吧?
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我就买了某个电商网站的VIP账户,当时它的宣传口号是,只要129元;就可以每个月领取5张免邮券;并且有免费的电子阅读账户。加起来相当于节省了300多块钱。
我直到下单之后,才突然意识过来;你说我每个月也不会在这有5次的消费呀;这所谓的5张优惠券,对我来说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或者,我站在商家角度想,他可能巴不得我这5张免邮券能全部用完。
“免费诱惑”的第三招,叫做限时免费。这一招很毒,商家告诉你,他只在限定时间里免费,赶紧来买。
说个最极端的案例,在2013年各家网盘大战期间,突然有一天,各大论坛和微博传出消息:“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 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 1/1000,1 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
这个所谓的bug直到几十小时之后,才被修复。而各类网民,也包括我自己,不管之前用没用过百度云,都在这段时间里去抢注了会员。
虽然百度一直没有承认,但业界普遍认为,这其实就是百度云的营销策略。用所谓的1毛钱,制造限时免费的假象,迅速捆绑用户。几天后,百度云就宣布用户量突破了 7 千万人。
第四招:直接免费。真的就是给你真金白银,完全免单。
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初 美团外卖 和 饿了吗 的补贴大战,最开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很开心的,因为头几单免费,运费也是全免。经常一顿大餐只要10块钱。
但是渐渐的,当这些网站收割完毕后,你就发现补贴越来越少了,运费越来越高了。但你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习惯了在上面点餐,说不定账户里还存了很多钱。所以只能一边叹气一边付费。
这种模式有个形象的称呼:养猪模式,把用户养肥了再杀。老实说,面对这种资本游戏,就算你看破了是个局,这一招也完全没法抵抗;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确实获利。
最后一招,更狠:二段收费。这种套路常见于网络游戏中。比如王者荣耀,就是基本英雄免费,而皮肤道具收费。又或者卖打印机的,可以给你成本价甚至亏损价,但墨盒费用很高,通过你重复购买墨盒的钱来获取利润。
以前我们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呢,两年前就有个说法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比如你在视频网站看免费视频,网站赚取的是广告商的钱,甚至赚取的是你个人资料的钱。
而通过渠道而非消费者营利,互联网产品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免费的产品形态。以前杀毒软件很贵,现在也是免费;以前报纸收费,现在app新闻免费。
但是,同时也要留意。在另一些情况下,“免费诱惑”成了新的商家定价陷阱。各种产品利用我们心理对“免费”两个字的情绪冲动,制造了我们的购物需求,或者让我们形成了消费路径的依赖。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剁手党却越来越多的原因。根据统计,2016年,全国的网上零售额已经超过5.1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6.2%;是什么概念呢?2017年,我国军费也才刚刚超过1万亿元。也就是说,咱们网络消费额,是军费的5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