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河南叶县,它地处中原腹地,土壤肥厚,被我们国家划定为粮食主生产基地。我们这主要生产小麦。
馒头是我们当地人的主食。馒头的做法有一系列流程,首先把小麦面粉和酵母混合在一起,加水和面、发酵,然后静置在盆子里,等待的过程是发面,这是制作馒头的关键。
等看到面盆里的面,发的像开花一样好看,里面有很多空气泡泡,就可以开始盘面,把大面块分成一个个小块,做成自己喜欢的造型,就可以上锅蒸馒头了,蒸一个小时馒头熟啦,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馒头不能吃,要等热气散开一点,馒头里面的空气泡泡张开了,才能吃。
馒头是很有包容性的食物,在解放初期,生活贫苦,小麦产量低,听老人说,人们就把杂粮和小麦粉混着做馒头,我们叫它窝窝头。要出远门时带一点,就可以保命,这出门带的食物也起了名字“干粮”。
随着时间推移,等到我小时候,经济条件好了,馒头就全用小麦的白面粉制作,出笼的白面馒头,我们叫它“白面娃娃”。
民以食为天,家里老人很敬重馒头的。过年时候做的馒头,馒头的模样要做好看点,来年就能讨得好彩头。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姥姥就警告我们小孩,不许乱说话,馒头娃娃一生气模样就会变丑。春节时夜里温度低,姥爷就整晚不睡觉,守着被棉被包着的面盆,不时地看看面发的怎么样,啥时候可以蒸馒头,就像期待孩子的成长,做的馒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也有商家专门生产馒头,人们可以购买食用,但制作馒头的技术每家每户都会。
馒头是有灵性、有记忆的暖心食物。当热馒头出锅,馒头的香味就飘散在空中,四处弥漫,像娃娃找妈妈。吃过馒头的人,闻到热馒头的味道,就会口中有一股甜味,心中有一份暖意。会勾起食欲,更会唤起温暖的记忆,想起过去岁月那个温馨的片段,也会想起家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