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人体大约有4公斤的血,腰部以下就占了大约五分之三。我们工作的时候,腰部以上的部位用得最多,可是血却供应得最少。因为血下行容易,上行难。血下行之后靠心脏泵的力量反弹上来。
如何静心
我们一跑步就气喘吁吁,心怦怦跳,是因为心脏加速跳动就会不断地泵血,血的流速加快就会产生氧气。而运动需要大量氧气,就需要加快血的流速,所以我们的心脏就会加速跳动。
懂得调节呼吸的人,当他的心脏加速跳动,气喘吁吁的时候,就会使劲往外呼气。呼气的时候,肚子一定要呼瘪。肚子瘪就相当于把气从里面往外推,肚子越瘪,推的力量越大,推得越干净。当吸气的时候,也就吸得越多,沉得越深。丹田里的气多了,而且沉得深,就会透过尾闾穴往后背的督脉反弹。
我们身体的能量是前面降,后面升,也就是从任脉下降,从督脉上升。因为身体的气血是循环的,只有前面沉得多,后面上升得才多,头脑的供氧才足。头脑的氧气足了,视觉、听觉才会好,思维才会敏捷,不至于一过七十岁就耳聋眼花,思维迟钝。
在调呼吸之前,调姿势尤为重要。因为姿势坐得是否端正,决定了呼吸是否顺畅。如果你不会盘腿怕,就随意地坐着,让身体放松也可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盘腿静坐。是单盘还是双盘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腿盘好之后,身体要往前倾,让臀部悬空,也就是尾巴骨要悬空。
如果直挺挺地坐着,重量就会落到了尾巴骨上。身体的重量长期落在尾巴骨上,前面的气血就降不下去。就算降下去了,也没办法通过尾巴骨往上升。身体往前倾,肚子自然就往里收,当气往下一沉,就从尾巴骨转到后背的督脉去了。而且由于身体往前倾,身体的重量就落在膝盖上,而不是在臀部。
人体有几条主要的经脉:任脉和督脉、左脉和右脉。当腿盘好了,就把肩膀有意识地往下沉,让脖子稍稍往上伸,臀部微微往后翘。在禅堂里静坐,每坐完一支香都要跑香。跑香的时候,两条胳膊前后非常轻松地甩动,就把肩膀甩开了,肩膀就会塌下去。只有肩膀塌下去了,中脉里的气才会往上走。肩膀一抬,中气就下陷。肩膀一塌,中气就上升,你说话就很有底气,说话的声音就在头顶上“嗡嗡”地响。
一般人说话,声音都从嘴巴、喉咙或者丹田里发出来。但是修行好的人,他的声音是头顶上发出来的。就像一个喇叭一样,喇叭口朝天,声音就往上走;喇叭口对着地,声音就往下去。有一定禅定功夫的人,他的中脉通了,一用力说话,因为他的“喇叭口”是朝上的,声音就在头顶上响。
坐在沙发上,力量就落在尾巴骨上。尾巴骨压住了,气血不往脑袋上升,脑袋就缺氧,人就昏沉。躺在床上,臀部没有压力,尾闾穴没有受阻,气血就供应到头部,头脑就清醒,你就睡不着了。
古人强调“正襟危坐”,也就是端端正正地坐着,臀部微微往后翘,前面的气自然就往下沉,后面的气自然就往上升。七步莲花功里的第三个动作——河住江翻,就是前面的能量往下降,后面的能量往上升,供应给大脑,大脑就不会缺氧。
当身体的姿势调好以后,有一个检测的标准,就是脖子挨着衣领,视线落在前面一米五左右的地方。远了,头就昂起来了;近了,头又低下去了。我们脖子两边的大动脉是往上供血的,如果大动脉出问题,头部的血管就会瘀滞堵塞。如果静坐的时候,脖子仰起来,两条动脉的血液运行速度就会加快,脑供血足,脑细胞活跃,头脑就会兴奋。
有个方法治颈椎病,就是仰着脖子数星星。大家都是低着头干活,看电脑,看书,敲键盘。头低多了、久了,脑供血就慢了、不足了。要保护颈椎,就要经常仰着头数星星。
姿势调好之后,舌顶上腭是针对过了更年期的人。舌顶上腭时,脑上腺就会分泌,脑细胞就会活跃、兴奋,人就会变得年轻。所以更年期之前的人,打坐不需要舌顶上颚。舌顶上颚的诀窍是:舌头要往后卷,用舌背顶着上颚,这是为下一步开顶打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