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
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去理解,没有谁能愿意去实行。
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
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这一章没有谈道,应该是老子对其智慧不被世人理解和运用而发出的感慨。老子认为自己的智慧,特别容易理解,特别容易执行。
应该说,老子的道,有三层内涵:一是这个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我们每一个人只是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不要执着,要学会放下,正所谓,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二是你对这个世界付出什么,这个世界就回报你什么,世界和你在这个时空阶段是一个整体;三是你不记回报向这个世界发出正能量,世界就会回报你更多的正能量,你的世界就会更美好。换句话说,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世界的发展是整体运动的,你怎样改变这个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在实践中不能理解和执行呢?我想就是因为我们处世都是从利我的固有思维为出发点,更多的是去争夺。法制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就是要限制私人利益的无限膨胀,而规范人的行为。
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利己到底好不好?利己是人作为动物本性的一部分。西方社会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下,往往提倡个人主义。我们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认知。应该说,贪财好色是人的本性,存在就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次我在泉州的孔庙里,看到这样一个祈愿“考的全会,蒙的全对”。我想这个美好的愿望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生活不是一次考试就结束的,面对社会诸多烦恼,光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你是无法处理好你与人和世界的和谐,单靠法律也无法全面解决问题的。这个世界完全有利他之心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凤毛麟角的,想做到圣人,完全利他是很难的。但作为一个个体,一定要认知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群体性的。任何人都有衰老的那一天,任何人都可能受难,任何东西都会有瑕疵。面对这一切,我们先要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抱团取暖就需要我们培养利他之心,无论家庭也罢,社会也罢,手拉手才能战胜艰难险阻渡过人生的。减少利己之心,才能你好,我也好,更少冲突了。这就是中国两千多年一个穿牛仔服老人穿越千秋的呐喊:道,如此容易,你为什么不去做呢?!
在前几章里,老子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学说,例如静、柔、俭、慈、无为、不争等,这些都是合乎于道、本于自然的主张。在社会生活当中应当是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易于被人们所实行。然而,人们却拘泥于名利,急于躁进,违背了无为的原则。老子的思想企图就人类行为作一个根源性的探索,对于世间事物作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注解,而后用浅显的文字讲述了深奥的道理。文字固然简朴,道理固然单纯,内涵却很丰富,犹如褐衣粗布里面怀藏着美玉一般。只可惜不被世人理解,更不被世人所实行,世人只慕恋虚华的外表,所以他感叹地说:“知我者希”。
现实生活中,我们被工作,生活,房子,健康等各种因素不断困扰着,规则何在?价值何在?老子说:“则我贵也”。也就是说按照大道的原则去做的人,你就会有人生的价值,你就会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无我利他,你就会内心光明,不阴暗,不纠结了,这样的人生才幸福。王阳明去世时,弟子求真言,王说,此心光明,意复何言。光明就是抛弃得手,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我心中拥有光明,其他都是浮云。这就是对老子智慧最好的注解。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呢?我们之所以对生命做不到深刻透彻的认识,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爱人的快乐,人与人都是以心交心,以心换心的。爱人的心,自然会被人所爱。
2019年11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