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社发言(105)

悦读社发言(105)

作者: 冯雪松_4d76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12:35 被阅读0次

了解旧式江湖——《江湖丛谈》读后。

《江湖丛谈》这本书,详细讲述了旧中国的江湖内幕,介绍江湖行业分类、运作和江湖人物。以“身处其中的真实感”呈现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使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旧中国底层社会的野史轶闻,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为当代社会中的许多现象找到源头。

作者云游客,真名连阔如,民国时期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生于1903年,1971年去世,善于说东汉、三国等长篇评书,风格自成一派。连阔如曾身处相面、评书等多个江湖行业,走南闯北,阅历极丰,熟悉江湖中的掌故和秘密,又文笔清通,思想进步,是新中国成立后曲艺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本书里讲的江湖和江湖人,没有任何幻想和假设的成分,特别实在,一句话就能概括:旧中国江湖,就是国家权力管理不到的底层社会。江湖人就是人在江湖里,遵守江湖规则,做江湖生意的人。江湖是主流权力之外的区域。在中国的价值体系里,“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向来是相对概念。庙堂就是朝廷,但江湖是没有和庙堂对立或者议价的能力的,庙堂不管,或管不了的时候,江湖就得到了发展机会。

旧中国的权力结构,从秦汉到民国,时松时紧,江湖的空间也就时大时小,这是客观现象。江湖人都是如何对待权力呢?他们采取的是回避和敬而远之的态度。比如,江湖人最大的噩运是打官司。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在当地又是外来者,打官司是什么后果,当然不言而喻。但是,江湖人又不像普通人那样迷信权力,他们发现权力体系的漏洞且利益足够大时,也敢于从当权者身上牟利。

旧中国的社会阶层,不是分成贵族和平民,而是按照职业划分社会身份,中国民间的主流身份是“四民”,就是士农工商。这也是当时通行的价值观。江湖人根本就不在四民主流里,身份比商人、演员更低。在社会公众眼中,江湖人身份低下,虽然在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但需要严加防范。江湖人一直受到社会歧视,也就自认为是另类,既然不被主流接纳,干脆建立了自己封闭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体系。

他们的职业道德既实用又模糊,实用的一面是,江湖人认为:卖假货和假药、相面骗钱,甚至单纯的盗窃诈骗是正常的江湖行业,只要遵守江湖规矩就完全合理。模糊的一面是,江湖人既公认贩卖人口等行业不道德,又承认这些行业也是江湖的一分子,能够变通。实际情况是,因为低下的社会地位、流动的生活方式,江湖人没有,也不愿意建立真正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边缘的、模糊的观念更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如。

《江湖丛谈》把江湖行业分为八个大门类,行话叫做“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哪八个门类:第一类就是算卦相面。第二类是行医卖药,不包括大药店和正规执业的中医,主要是小药铺,配制贩卖眼药、膏药的行商,也包括卖假药和冒充医生的骗子。第三类是杂技马戏魔术等游艺业,其中也有许多带卖假货的行为。

第四类是武术界,包括打把式卖艺、保镖和看家护院,至于武侠小说中的游侠或者占山为王的强盗,在当时称作“绿林道”,和这个行业也有广泛交集。第五类是评书行业。第六类是相声行业,包括快板数来宝。第七类是各种形式的诈骗和盗窃。第八类是大鼓、坠子和一些小曲种行业。

这八种分法,主要针对北方,只是当时对江湖行业多种划分中的一种,而且很多行业间有联系和转换。江湖人有着不同于外界的道德标准和逻辑,他们划分行业,不大依据是不是合法。江湖生意具有这样的共性:也就是大多有不正当和非法成分,由于活动在社会底层、成本普遍较低,多数江湖生意收益不高,只能糊口而已。而且,江湖生意一直处于流动之中,江湖人常常为自己去的地方多而自豪,其实也是不得已,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骗术也容易败露。

京剧为什么也不算江湖行业呢?京剧界自称“梨园行”,当时已经拥有固定的剧场和许多权贵戏迷,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社会底层。标准的江湖生意流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叫“前棚”,另一部分叫“后棚”。前棚就是观察和吸引目标,通过话术和表演,使对方相信自己的一套技能。后棚是江湖行当的关键,是指尽可能多地赚取对方的钱而且善后的过程,类似于销售。能掌握后棚技巧的,才是江湖公认的生意高手。

江湖人的道德,常常不能从逻辑上自洽。真正用于调整江湖人关系的,是我们常说的江湖规矩。这个江湖规矩,听上去也有点儿神秘和浪漫,其实呢,特别简单和实际。江湖上既骗术横行,又有固定的规矩。这看起来有点儿矛盾,其实很正常:因为,江湖规矩里几乎没有道德成分,主要内容,都是为了维系江湖行业运行、保证稳定而采取的实用原则。

旧中国的江湖行业,与当时的黑社会帮会不同,没有严密的组织,而是按照生意需要的最低限度来保持组织性。在行业内部,维持秩序的江湖规矩是师承和辈分。拜师的作用,一方面是学习江湖规矩和生意技巧。江湖生意的技术,大多是口耳相传的直接经验,内容高度保密,只有拜师才能传授,拜师不仅要议定学费,还要为师父免费工作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是借此获得准入资格。比如,艺人到外地演出,当地同行就要来考问他的师承,没有拜师就不许演出。

师承规矩是为了控制行业规模。这一类江湖规矩,和很多行业的行会原则一样,就是为了保持业内的生态稳定。行业秘密的最明显体现,就是我们开头时说过的行业术语,叫“春点”。春点总计四五万字,其实就是用一些字眼代替了常用的名词、数字词和术语,使外人听不懂,江湖人管使用春点叫“调侃”。除了行话,江湖技能和行业秘密更需要保密,尤其很多生意的核心秘密其实只有几句话。住生意下处里,最重要的规矩也是保密。

除了不怎么顾及法律和道德,江湖规矩在逻辑上和商业规则是差不多的。这是由江湖行业的本质决定的:江湖生活就是一种底层的谋生方式,江湖规矩,就是为了维持这种谋生方式。《江湖丛谈》虽然年代较久远,但人性的弱点始终是共通的,现实意义并没有褪色。存在于主流社会边缘的江湖、成文守则以外的江湖规矩,恐怕永远不会消失。

相关文章

  • 悦读社发言(105)

    了解旧式江湖——《江湖丛谈》读后。 《江湖丛谈》这本书,详细讲述了旧中国的江湖内幕,介绍江湖行业分类、运作和江湖人...

  • 悦读社发言(80)

    对中国文明不死神话的解读——《惠此中国》读后 《惠此中国》这本书,作者赵汀阳,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被...

  • 悦读社发言(67)

    多点对行为经济学的认知——《赢家的诅咒》读后 本书作者理查德·塞勒, 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芝加哥大...

  • 悦读社发言(68)

    感知味道的学问——《品尝的科学》读后 《品尝的科学》这本书讲述的是,品尝不仅仅是用嘴巴吃食物,其实还会用到全身和大...

  • 悦读社发言(62)

    当下美国社会的盛世危言——《自满阶级》读后 《自满阶级》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当下美国的“盛世危言”。 作者泰勒·科文...

  • 悦读社发言(63)

    重伤前行的印度——《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 《印度:受伤的文明》这本书,讲述的是印度在独立后,找不到自身发展途径的...

  • 悦读社发言(77)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纵乐的困惑》读后 《纵乐的困惑》这本书,作者卜正民,曾担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

  • 悦读社发言(81)

    审视饥饿与战争的成因——《战争的滋味》读后 《战争的滋味》这本书,是一部以粮食及食品供应的视角来审视二战的历史著作...

  • 悦读社发言(71)

    美国的持枪文化及程序正义——《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近距离看美国》丛书的第一冊。该书以一种书...

  • 悦读社发言(79)

    重温经济学入门经典。——《一课经济学》读后 《一课经济学》是一本畅销了70多年的经济学经典入门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社发言(1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jx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