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觉得要拿起笔来和国内的人民一起战斗,在38年到39年完成了《京华烟云》(又译作《瞬息京华》)英文版的写作。在他的书前献词里,他写道“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于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 这部书是介绍在大变乱时期中国人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的小说,就像林先生说的,“小说”者,小故事也。书中以女主人木兰为主线讲述了三个家族从1901年到1938年的故事,这个时期,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国家快速滑向深渊的时代。林先生以道家思想为引子,展示了中国人对于变乱,生死,家庭,伦理,亲情,爱情的态度和内道外儒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林先生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写这部书给西方人,我想答案就在本书的最后一篇“秋季歌声”。故事的主人公木兰这时候已经人到中年,而抗日战争爆发,她的家庭的命运和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儿子也走向了抗日前线,普天之下再无一块可以清心养性的净土。木兰感到她人生和她所生活的中国的人生都到了秋天,百花杀尽,生机凋谢。然而“ 秋叶的歌声之内,就含有来春的催眠曲。” “夏季的开始并不是在春分,而是在冬至,在冬至,白昼渐长,阴的力量开始衰退。“ 虽然她的人生已经进入秋季,然而青春的力量却在下一代身上勃然兴起,而她的生命得以延续,勃然再兴。“她觉得中国也是如此,老的叶子一片一片地掉了,新的蓓蕾已然长起来,精力足,希望大。” 充分生活在道家的盛衰盈亏的大道中的中华民族,在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听到了春的序曲,看到了阳的力量已然升起。中国民族强大的耐性,乐观,中国文化里面那种自我疗愈,不断破茧重生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在小说的最后,在全家和四千万中国人逃亡到四川的路上,木兰感觉到自己完成了一个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到征服自我,小我融入到民族命运的蜕变。“她感觉到自己的国家,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清楚,这么真实。她感觉到一个民族,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热情而结合。”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一样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虽然有四千万人在逃亡,一无所有,只剩下了一身行李,只剩下了筷子。但是 “ 再大的灾难,人的精神都可以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木兰的父亲的征服自我,是在屋中静坐沉思而获得,而木兰的征服自我则是在融入到民族的命运去尽自己的力量而获得。
1938-1939,在中华民族滑入深渊谷底,在西方人认为中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袖手旁观的时候,林先生用《京华烟云》告诉了世界,春天已经孕育,正义力量已经开始凝聚,几千年中国文化所造就的中华民族具有的力量最终会托起一个新生的中国。林先生的信心,是来源于他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的了解,对于中国人长期浸润于道家儒家佛家思想中所具有的耐力和爆发力的了解。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打赢了抗日战争,还和英美苏法一起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今天,中国也已经更不是穷困弱小的国家,已经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国,强国,举足轻重,这是不是《京华烟云》中所讲的文化的雄伟力量?
最近肺炎疫情严重,数字触目惊心,突然就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京华烟云》,现在的情况自然和那个时候不是一个性质,然而也是民族一急难之际。在阴云笼罩的时候,我也看到了林先生在《京华烟云》中描写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度危难的民族精神。不管是政府机关,居委会,私企国企,志愿者,村落,由于一个共同的灾难而结合,融成一个力量。这些日子,我看到听到了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在海外的华夏子孙,虽然不能到第一线去贡献力量,然而,我们也要像林先生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汇聚春的正气,阳的精神,贡献一分,成为熄灭灾难的正面能量。正如书中所说:” 再大的灾难,人的精神都可以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而当灾难过去,我们会再次体会几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中华民族其深厚的耐力,其雄浑的力量。
t014535aa1030226af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