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积极心理学与自我效能感
积极心理学家安德森说,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他们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即提升学生的正能量。因此,倘若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积极的情感或暗示,就会认为自己是能胜任的,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就真的成为优秀的学生。
一、认识自我效能感
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也可以称作“自我效能”“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它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度,即自己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该活动任务。
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1)行为的成败经验。
所谓“行为成败经验”,是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
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己对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
(2)替代性经验。
所谓“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
(3)言语劝说。
这些因素包括他人暗示、说服性告诫、建议、劝告以及自我规劝。
(4)情绪和生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受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5)情境条件。
情境条件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3.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
1.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
(1)影响活动的选择。
(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其在困难前的态度。
(3)影响活动的情绪。
(4)影响任务的完成。
(5)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归因方式。
2. 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借助于榜样的力量。
(2)培养合理信念,让学生保持相对准确且较高水平的期望。
(3)借助于设定科学的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
3. 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原则
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感受成功原则。
(2)尊重支持原则。
(3)异步发展原则。
三、借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自信是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1. 依据学生自我效能感,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1)依据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科学设定课堂教学目标。
(2)依据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低,使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3)综合考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借助于自我效能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依据自我效能感划分小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以自我效能感确定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 针对学生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建立恰当的评价标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借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2)借助于教师的期望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