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积极心理学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而把生命奉献于你。”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产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1)兴趣的概念及特点
兴趣是一个人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指向性、广阔性、持久性和效能性的特点。
(2)兴趣的作用
第一,为未来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推动其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进行。
第三,兴趣促进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
(3)兴趣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2. 学生创造力的来源
“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创造力的来源,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1)创造力的定义和特点。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创造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因此它们对一个人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3)创造力对学生的影响。
创造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3. 兴趣和创造力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和推动力之一。一个人要先对某事有浓厚兴趣,有好奇心,才会去关注,才会执着,才有可能创造。
二、积极心理学与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关系
1. 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创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情境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经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第一种:漫画式导入。
第二种:音乐式导入。
第三种:悬念式导入。
第四种:故事导入。
第五种:游戏导入。
第六种:插图设问导入。
第七种:回顾导入。
(2)借小插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对话中激趣。
(4)借助于新发现、新观点激趣。
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2)角色扮演教学法。
3. 把幽默融入教学中
(1)用幽默的语言舒缓学生紧张的心理。
(2)用幽默的素材组织教学。
(3)让幽默式的语言拉近学生的距离,提升教学效果。
4. 让激励性语言发挥作用
(1)运用准确得体的评价激励学生。
(2)用机智的评价语言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3)用温情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涛。
(4)注意激励性语言使用的时机。
第一,在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时予以激励。
第二,在学生质疑时激励。
第三,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第四,要在学生出现困难时激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