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思维
本体是一
单点击穿
找关键点,带动所有东西
任何事物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本体
迭代反馈的目的
悖论:虽然本体存在,但本体无法认知
当本体是超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乃至易的认知的。你看不见,摸不着,你想都想象不出来,他超越思想,这是第一句话,那这句话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困扰。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说本体虽然无法定义、无法认知、无法测量,巴特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你做的这个事情的背后有本体的存在。
本体存在,本体不可知。本体虽然不可知,但人人可以感知到它存在。那我们怎么跟他去起作用呢?
建立跟本体之间的连接感。你知道本体是什么更重要。我们无需一定知道他是什么,才能跟他一起去。你只要能够间接隐约感知。

在现实世界找一个载体,把最高的生命意图表达出来,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边的那个画家一样。这是一种做法,但这做法难,因为我们人类的基因都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没有几个人相信自己看不着摸不着,
第二种办法,从现象界着手,因为人类有一个根植在我们基因里边,那个观念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于是我们思维回到现象去,又从你做的事情里边。找到另外一个关键词叫击穿。能不能击穿这件事情,然后连接上本体?为什么要选单点?如果他是一个面特别大,会怎么样?你击不穿。
第一层:现象界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迭代反馈
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迭代,它建立一种越来越的东西,他就是时间的朋友,这个事我越做他越好,建立一种越来越的感觉,到最后的时候达到那个想法呢,就是我睡觉的时候,这个系统在转。
迭代反馈在需求测试里边要给出一个东西叫做信号。他反馈什么东西给供给侧反馈信号,自然界反馈回来的信号是适应度。这个信号你适应了这个自然就活下去,不是就死掉了,这个信号反馈给供给侧,他在迭代一下之后呢,再怎么样再生出更适合自然界的什么小孩儿出来。那在这边父母迭代了什么呢?在这在这边基因,基因相当于它的核心的能力。

迭代反馈机制。供给侧迭代我们的核心能力,需求时迭代用户对这件事情的感知和迭代价值感感知,作为反馈指标。那供给侧是你核心能力的,作为你迭代的一个方向。这就是现象界迭代反馈又被称为飞轮效应的这个意义。
每个企业都应该在某一个点把它击穿,有的人在产品端击穿,他指的乔布斯。有人在竞争侧击穿,我相信他大概指的是盖茨,他说我们选择以用户为中心,换句话说,他想击穿的是用户的满意。

第二层:现象和本体之间的迭代反馈
现象VS本体
如果第一部分里面关键词叫生长,这一不发我们关键词叫做创造。
现象本体之间的迭代反馈,根本不需要跟外界的一代反馈。我跟我自己反馈,他给我力量,而这个力量来自于我
【本体的三个层次】能力、价值、理念
它能够激发激活,本来就这个天赋。冲破能力外在的这个阈值。而能力的溢出才让这个作品越来越大。

做任何产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问, 我们要让客户感知什么 ?
要先建立迭代反馈呢,先去做。这个模型的力量就在于。即使一直不知道本是什么,找不出那个词儿出来,但你现在这个结构,你做有一天突然那个连接感就建立了。当你建立这个连接感之后,知道他是啥,对你重要吗?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