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孩子,你慢慢来婚姻育儿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作者: 6f6cbd39bfa4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2:03 被阅读19次

    身体里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少,却对宝宝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妈妈们都关注微量元素,但是,宝宝真的缺钙、缺锌、缺铁吗?要怎么补呢?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微量元素,查还是不查?

    很多妈妈都有带宝宝检查微量元素的经历,面对小小单子上的数据,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检查结果不合格该怎么办?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都有什么?

    人体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和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有铁、锌、铜、钴、铬、碘、氟、钒等。这些元素虽然含量甚少,却是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对宝宝的发育及许多脏器的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微量元素检测的3种方法

    无论是在社区保健中心还是在儿童医院,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有3种。

    查头发。它的结果表明宝宝在检查前一个月之中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但由于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只能反映近期一个阶段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能很好地反映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状况。

    查指血。它的检查结果只表明宝宝在取血当时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也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取手指末端血检测,必然会有身体内的组织液与血液混合,会影响检查结果。

    查静脉血。它的检查结果表明宝宝在取血当时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取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查,结果相对准确一些。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微量元素检查做不做因人而异

    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父母了解宝宝在某一段时期,体内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

    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

    对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不是医生下达的“圣旨”——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父母给宝宝做。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检测结果只是一个参考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判断宝宝是否有健康问题,还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一般而言,缺铁的宝宝多表现乏力、多动、食欲差、伤口易感染。缺锌则表现为易出现口腔溃疡、挑食、生长发育迟缓。睡眠质量差、夜惊、枕秃,则是缺的表现。

    特别提醒:当宝宝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时一定要及时给宝宝补充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钙:钙虽然是宏量元素,但在检测微量元素时,通常会一起检测。而宝宝是否缺钙,怎样预防缺钙,都是妈妈最关心的问题。

    钙对宝宝发育有什么帮助?

    它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钙还会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可促进神经介质释放,传导神经冲动,维持心跳节律、镇静。

    宝宝缺钙会怎么样?

    宝宝会出现盗汗、夜惊、囟门晚闭、出牙和换牙延迟、牙釉质发育不良、抗龋齿能力下降。如果体内的钙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厌食、便秘、烦躁不安、肌肉抽搐等症状。

    哪些宝宝容易缺钙?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哺乳期的妈妈应每天补充1200~1500毫克的钙,有些妈妈没有及时补充,因而造成母乳中含钙量低。另外,因为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少,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每天补充4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一直持续到2岁左右。

    多汗和爱动宝宝:钙质可经由汗液和尿液流失,因此,活动量较大的宝宝和出汗较多的宝宝,需要适量补充钙质。

    早产儿、双胞胎宝宝和低出生体重儿:这些宝宝胃肠道功能不够健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缺钙的现象,需要适当补充钙质。

    长牙和换牙期的宝宝:这个阶段宝宝对钙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需要及时补钙。

    生长速度较快的宝宝:这些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及时加以补充。

    爱生病、吃饭少,或反复、长期腹泻的宝宝:需要适当补钙,以弥补因摄入不足或大量流失而造成的钙缺乏。

    如何预防宝宝缺钙?

    母乳宝宝——妈妈要及时补钙。母乳中的钙很容易吸收,母乳喂养其实是宝宝最好的补钙方法。但是近些年研究证明,有20%~26%的妈妈因为摄入钙不足,造成母乳中含钙量低。因此,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效果,妈妈应适当补充钙剂,多吃含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

    喝配方奶的宝宝——配方奶能满足宝宝的钙需求量。一般而言,6个月以前的婴儿,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钙,6个月以后的婴儿,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钙,而在配方奶里,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经有600毫克的钙含量,这已经足够满足一个正常婴儿每日的钙需求量。

    辅食宝宝——首选适龄的配方食品。刚添加辅食的宝宝,主要的食物除了奶,还可以吃些强化钙的婴儿米粉。这样从婴儿米粉和奶中,孩子应该能得到足够的钙了。再大一些的宝宝,饮食中除了加入含钙高的海产品,还不要忘了加入蔬菜和豆制品,这样孩子在补钙的同时才能做到营养均衡。

    补钙同时要补维生素D。如果宝宝每天不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吃再多的钙,也没法被身体吸收,因此补钙要同时补维生素D。宝宝每天需要摄入400~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由于我们身体自身不能产生维生素D,所以需要直接从食物中获取,或通过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合成。

    食补资料库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酸奶、奶酪、虾皮、芝麻、小油菜、荠菜、芹菜叶、萝卜叶、莴苣叶、杏仁、瓜子、核桃仁、柑橘、马铃薯等。

    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沙丁鱼、小虾、鳕鱼、鲱鱼、动物肝脏、牛奶、蛋黄等,另外还要多晒太阳。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铁:铁是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缺少铁,宝宝就会患缺铁性贫血等各类疾病。因此,补充充足的铁,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

    铁对宝宝发育有什么帮助?

    铁元素,是一种电子传递金属,参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构成。另外,还是构成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和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铁与氧结合的能力很强,并借此将氧输送至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完成能量代谢。可以说,没有铁,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正常工作。

    宝宝缺铁会怎么样?

    当宝宝体内铁储存不足,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就可能发生贫血,以出生6个月至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贫血会使血液带氧能力降低,对孩子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贫血的宝宝,食欲不好、消化不良,个子矮、体力差,智力下降,情绪也不稳定。

    哪些宝宝容易缺铁?

    4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宝宝4个月后,从母体中得到的铁会逐渐消耗殆尽,母乳中的铁虽然容易吸收,但含量较低。

    妈妈孕期缺铁性贫血或早产的宝宝:妈妈在孕期铁的摄入量不够,或宝宝早产,都会导致宝宝在出生后身体内铁储备不足。

    生长速度较快的宝宝: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要量不断增多,但未能及时补充含铁的辅食,可能导致因缺铁而贫血。

    挑食、偏食的宝宝:父母对营养知识了解有限,宝宝膳食中缺少含铁食物,或宝宝存在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如何预防宝宝缺铁?

    母乳宝宝——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宝宝出生时,身体里有胎儿期从母体中获得的铁元素,虽然母乳中的铁很容易被吸收,但含量却较低。所以,在4个月前,宝宝其实是一直在消耗身体里存储的铁,4个月以后,这些储备会逐渐消耗殆尽。因此,我们建议宝宝一定要在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从含铁的婴儿米粉开始,以尽快补充铁。

    喝配方奶的宝宝——坚持饮用配方奶到1岁:配方奶粉里通常都添加了能满足宝宝需求的铁元素,如果宝宝已经出现贫血症状,要在食补的基础上额外给孩子添加肠胃刺激小的铁剂,但也要坚持饮用配方奶到宝宝2岁。

    辅食宝宝——每日需要铁总量为12毫克:中国的饮食习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植物性食物,比如大米、面食、蔬菜等,含铁量要低于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所以,医生建议中国宝宝在添加辅食时,增加含铁高的肉类食物。刚开始辅食添加时,首选是含铁的婴儿米粉。对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来说,米粉比红肉、肝等动物性含铁食物更安全,不容易吸引过敏或消化不良。而且米粉的质地很细腻,容易被宝宝消化。此外,米粉以淀粉为主,能提供宝宝成长需要的能量。选择额外添加了铁、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婴儿米粉,应该是宝宝辅食的第一选择。

    补铁别忘补充维生素C:选择补铁食物时,除了考虑铁含量丰富,吸收率也很重要。在补铁的同时,给孩子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汁、西蓝花等,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在给孩子补铁时,不要同时食用含大量钙的食物,否则会影响铁的吸收。

    食补资料库

    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动物瘦肉、各种鱼类等。 其中,含铁最丰富的当属动物肝脏了,比如猪肝、鸡肝、鹅肝等。

    植物性食物包括:海带、紫菜、大枣、芝麻、红豆、木耳等。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锌:广告的力量是强大的,头发少、个儿不高、偏食、不爱吃饭……每个妈妈都开始怀疑宝宝缺锌了。宝宝真的缺锌吗?这个需要从宝宝的日常饮食和表现来判断

    锌对宝宝发育有什么帮助?

    锌参与人体内很多酶的代谢,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可维持孩子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有利于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育,帮助骨骼代谢,对大脑发育、性腺征发育及性成熟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锌能帮助孩子维持正常味觉、嗅觉功能,促进孩子食欲,还能促进伤口及皮肤黏膜溃疡的愈合,防止脱发及皮肤粗糙、上皮角化等。

    宝宝缺锌会怎么样?

    缺锌时致使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并且容易患反复性口腔炎、口腔溃疡。宝宝缺锌,还可能引起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除此之外,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力低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也可能由于长期缺锌所致。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哪些宝宝容易缺锌?

    偏食的宝宝:含锌量较高的食物有牡蛎、瘦肉、动物内脏、坚果等,如果宝宝偏食,不喜欢吃这类食物或吃得很少,每天不能摄入足够的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锌元素缺乏症。而缺锌又会引发食欲下降,造成锌元素摄入的进一步减少,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肠胃感染的宝宝:这也是个恶性循环。宝宝患肠胃炎时,胃肠道吸收锌的能力减弱,伴随腹泻时大便次数的增多,还会导致锌元素流失,而缺锌又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持久不愈和反复发生。

    多汗的宝宝: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都是通过汗液排泄的,锌元素便是其中之一。有些宝宝爱出汗,大量出汗,导致锌流失过多造成缺锌。因此,夏天往往也是宝宝缺锌的高发季节。

    如何预防宝宝缺锌?

    母乳宝宝——母乳食时佳补锌食品:母乳中的锌含量高,而且吸收率高,母乳喂养,可以防止小宝宝缺锌。宝宝6个月后,母乳内含锌量渐渐开始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必须从辅食中获得一定量的锌。建议哺乳期的妈妈,在日常食谱中适量吃些含锌量高的食物。

    辅食宝宝——不要忽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动物性食物的含锌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且动物蛋白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能促进锌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锌,可与植物酸和纤维素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吸收,吸收率仅为20%。妈妈可能会有疑问,宝宝每次可能也就吃一口肉泥、肝泥,能达到补锌的效果吗?当然可以。锌在宝宝身体里本来就是微量元素,不需要很多,只要日常饮食中主食、肉、蔬菜都有了,宝宝的食物均衡全面了,就完全能让孩子得到足量的营养。

    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贪吃零食。

    听说缺锌的宝宝有异食癖,我家宝宝喜欢啃指甲,是因为缺锌吗?

    锌元素是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很多种酶的代谢活动,也参与味觉的形成。宝宝缺锌,会导致舌头的味蕾细胞再生发生障碍,味觉减弱,不能辨别味道,是引起异食癖的主要原因。宝宝可能会啃指甲、咬头发,甚至吃泥土、纸张、舔墙皮等为。异食癖是缺锌的重要症状之一,但不能说有异食癖就一定缺锌。心理因素,例如遭遇家庭变故、父母分离、缺少情感关怀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宝宝患上异食现象。

    食补资料库

    富含锌的食物有,肝脏、瘦肉、贝类、海鱼、硬奶酪、粗营养食物、坚果类、蛋和豆类。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碘:碘被称为“聪明元素”,是宝宝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缺碘会导致宝宝生理功能异常,甚至智力低下,所以,预防缺碘很重要。

    碘对宝宝发育有什么帮助?

    碘元素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期宝宝的骨发育、性发育、肌肉发育及身高体重增长。在胎儿至婴幼儿期,宝宝脑发育也依赖甲状腺激素,所以,碘元素有“聪明元素”之称,能促进宝宝脑部发育。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宝宝缺碘会怎么样?

    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基本生命活动受损和体能下降,这个作用是终身的。 轻微的缺碘,会让宝宝体质较弱、容易感冒、腹泻烦躁不安、厌食、精细动作完成不好。严重的会导致宝宝发育落后,如体格矮小、性发育晚等。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碘缺乏,都会影响宝宝脑部发育,损害智力发展。

    哪些宝宝容易缺碘?

    一般缺碘是地区性的,在缺碘的地区应该多给宝宝吃些含碘丰富的食物,母乳妈妈也要注意碘的摄入。

    偏食和过敏体质的宝宝,最容易出现碘缺乏症,挑食的宝宝营养摄入单一,而对海产品过敏的儿童不吃海带等食物,有可能出现缺碘。

    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如何预防宝宝缺碘?

    母乳宝宝——妈妈每天至少摄取200微克碘:从胎儿到生后2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每日至少需要40~70微克的碘,来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以保证正常脑发育。而此时婴幼儿尚未添加辅食,碘摄入如果仅靠代乳品将远远跟不上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和脑发育需要。最好的补碘途径是通过母乳喂养的方法,从母体中得到足够的碘,以保证婴幼儿生理需要。有资料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尿碘水平高出其他方式喂养的一倍以上。这个时期只要供给母体足够的碘,婴幼儿就不会发生碘缺乏,对哺乳期妈妈每天至少要供给200微克碘,才能保证母婴两人的碘需要量,有效地预防碘缺乏对母婴的危害。

    吃配方奶的宝宝——选择含碘元素的奶粉:妈妈在选购婴幼儿配方食品时,除了比较蛋白质、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有没有添加碘。

    辅食宝宝——多吃海产品:最初添加辅食时,添加了碘的配方食品,如婴儿米粉,都是给宝宝安全、直接、有效的补碘方式。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的含碘量最高,等宝宝大一些了,妈妈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每周都给宝宝安排吃1~2次海产品。妈妈在烹饪食物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使用碘盐。

    宝宝缺碘的信号:缺碘宝宝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出生就给人以“老实”的感觉,常常是大人把他放到哪里,他便老老实实地原地不动,甚几个小时也不挪动一下地方。有时大人没有及时给他喂奶、吃饭,他也不会因饥饿而吵闹不休。发育迟缓,过了应该会抬头、翻身、爬坐的年龄阶段,仍然不能掌握这些大动作技能。

    2岁前缺碘造成的智力障碍不可逆:碘缺乏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胎儿期到2岁左右,是脑发育最快的时候,2岁以前,碘缺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落后,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这种障碍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2岁以后再补碘,也无法逆转智力受损的情况。

    过量摄入碘同样有危害:人体摄入的碘量,不是越多越好,当机体摄入的碘长期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时,也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以至于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所以,人体对碘的依赖性就是这样,少了要得病,多了也不行。而对宝宝来说,甲亢一样对智力发育有损害。因此,医生建议,只要平时的饮食均衡,即可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对碘的需求,没有必要刻意添加碘补充剂。

    食补资料库

    含碘最高的食物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鲜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其中,海带含碘量最高,干海带中达到240毫克/千克以上;其次为海贝类及鲜海鱼,达到800微克/千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宝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查?该怎么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b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