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流传天残卷,颠倒造化泄天机
凡人若能得一瞥,一日知尽千年事
——楔子
天残神卷,盘古所书,载录天机,蕴涵乾坤,凡人得之,便可尽知天地玄妙。然此神卷,人鬼神共逐之,几经战火,得已残存半卷,读之亦可知前后千年事,故而称之天残卷,古之流传《马前课》、《烧饼歌》、《推背图》莫不源于此卷,如今却不知流落何处。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遍地狼烟,饿殍盈野,旧都长安有一秀士连考十年不中榜,索性捐弃功名,遍游九州,流连名山大川,后隐于钟南山,晨钟暮鼓,枯灯黄卷,孑然一人,不以俗尘为念,潜心习研道学。
一日一皓首老者途径此道,入秀士草庵讨要饮食,秀士当即奉之,老者枯瘦如柴人,然巨能吞食,顷刻食毕秀士月粮,秀士以为异,不言语,入后庵取旧粮出,老者不待炊熟,争锅具去食尽,又饮三斗水方抚胸喟叹“终得饱矣!终得饱矣!”
老者饮食停当,望秀士曰“得君饱餐之义,安得不报,今有天残神卷藏于京师妙峰山谷底苍龙松树洞中,得之可救济天下,立功德于苍冥,百年身后可入神道,君宜早去,不然有捷足先登者已在途中矣。”
言毕老者幻化霞光而去,若不曾来,然米面仓斗罄尽空空,秀士始知非梦,乃神降征兆,故不暇一刻,收拾起身,乘庵中所养白驴望京师妙峰山去了。
秀士行路三月有余,方到妙峰山下,连寻了三日,并不见谷底枯树,忽一日见一金光白麋往西奔去,急忙追之,不觉渐入深林,不多时便无迹可寻,正虑迷路时,望见一巨树,中心有枯洞,内有霞光出,随即上前,伸手入洞,捧得半卷古籍出,上云:
太平不太平,义和不得和,本是中山力,横来项城猿。鬼子涉水来,蓝莲过海去,谁者主中原,红星照满天。
原来此卷前卷预知人,后卷预知事,而今只残存预知世事之后卷,何人可变天下竟不可知,秀士读毕,残卷飞天而去,杳无踪迹。
秀士于心中默默牢记此数语,然终不能参透其中奥妙。
时值西洋历法一九双零之年,天下动荡,秀士欲寻一明主辅佐,以安国救民,然终不能得。
无奈秀士只好回归终南山,某夜秀士正于庵中打坐,忽闻窗外有人言:
"汝今既知天命,宜当守口,不可乱语,不然定遭天谴。"
秀士不知何人,欲起身探视,忽闻窗外风响,言语即停。
又过三年,秀士出离中南山,周游中原,浪迹天涯,周游之中,秀士收下一个徒弟,并与徒儿共同参研天残卷,直至秀士耄耋之年仍不能参透。
一日清晨起来,徒儿不见了师傅的踪迹,但只见师傅几案上有一卷纸,上书:
天命有所不查,人事皆已前定,几时忙来几时闲,神眼注视乾坤。古来人罪殊同,善恶非本性,功德冤孽分,轮回路上少行人,尽成饿鬼畜生。非是天地不仁,人心自古不诚。天机如是白云,无物能将测定,欲知千般造化,唯有洞悉人心人性,不必穷参悟,天机即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