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评分挺高的电影,也看了一些影评。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真实写照,有的说这个叫李玩的女孩太过矫情。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讨论,说明在电影里大家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无论是做为孩子还是做为成年人。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喜欢的课,只要不是大人眼中的正规功课,比如数理化,比如英语,语文,政治,其他的都是豆芽科,学不学无所谓。什么体育,音乐,艺术课,都是一些没用的。电影中李玩喜欢物理,她爸爸却硬要给她报英语班,还叫了堂姐来辅导她。如果不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就会被反复教育,还口口声声说“为你好,父母这样辛苦,都是为了你”等等,这些 话是不是特别熟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听到过多少次这样的话,真是的自我被压抑,完全要按照父母给定的方向去走,反抗就会遭到各种方式的打压,直到驯服。
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物质上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她的内心谁能理解?爸爸再婚,有了小弟弟。爷爷奶奶担心李玩,大家都瞒着她。可事实呢?就连起名字这样的事情都是差别对待。弟弟是男娃,爷爷明显重视和欢喜的多,取名“昭昭”,而她是个女娃,随便起了名字,就叫李玩。玩耍的玩。
李玩有 了一只狗,终于有 了寄托,有了可以说心里话的伙伴,可是,爷爷去买菜,却把她心爱的狗弄丢了,虽然有补偿,但那不是李玩想要的,一只不是“爱因斯坦”的狗却非要让她承认就是她丢失的狗。而且所有人都很委屈,爷爷为了找狗脚踝受伤;奶奶为了找她迷路,后妈为了讨好她,给她买溜冰鞋,给她买另外的一只狗冒充她的“爱因斯坦”。可就是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对不起。反而责怪因为她的任性。执意找狗,导致了爷爷脚伤,奶奶迷路。爸爸愤怒的对她大打出手。用暴力使她屈服。李玩可能在那瞬间就长大了吧,懂得了成人世界的规则。
答应了去看天文展览,却因为酒局而耽误,爸爸甚至鼓励她用红酒给那些叔叔敬酒。站在李玩的角度,她的内心可能充满了愤懑与绝望;而站在爸爸的角度,为了生活,有些人不能得罪,有些酒局无法推脱,有些虚伪的话不得不说。
影片最后,当真正的爱因斯坦出现时,李玩已经不想再去相认,并且很庆幸那只狗也不认识她了。
李玩的内心已经被驯化了,长成了和她的爸爸,后妈,爷爷奶奶一样的大人了。
只是我们年少时的坚持,纯真,自由和理想,如何才能再找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