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知乎的时候无意见看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怎样建立自己不被动摇的价值观体系,不用迎合他人的喜好?
浏览了一翻很多答主的精彩答案,我总结出三点:
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不要懒、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远离碎片化阅读,尤其是微博、头条这样的,思想聚焦历史段子之类的。这些玩意就像一个阴暗或者愚蠢的记者,为了吸引眼球,故意从某个长篇文字长段谈话中抽出几句惊世骇俗的话,说不定还要添油加醋,其实如果联系上下文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绝大部分片面的信息都是这么来的,久而久之你以为掌握了很多知识,其实不过是偏见和误解。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读再多书都是信息,只有经过思考和观察才能变成知识。知识是来源于思考、实践、观察、比较、分析,每本书的观点都必须要进行批判性思维,这就需要对某些信息进行碰撞,才能更深入理解和把握,怎么碰撞?也就是第一条,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
拒绝跟风凡事多想一想:比如知乎年轻人居多,特点之一就是个例普遍化,思维意淫化,喜欢以少年老成的姿态谈论社会和人生,哪怕大学生也能对职场侃侃而谈,没谈过恋爱对恋爱头头是道,没结过婚没养过孩子的对婚姻和教育孩子长篇大论……你们不觉得可怕吗?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把网上能找到的资料整理编辑一番,然后很多人看了就开始无脑跟风。
但我觉得有个核心问题被大家忽视了:当我们把一套稳固的价值观作为你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果来看时,它是自发、在你不经意间形成的,当我们特意去建立一套价值体系时,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坚定立场,不被他人动摇,那么你只需要勇敢一点,不期待每个人都要喜欢你,不在群体压力面前轻易妥协。
是非善恶实际上都是非常明显的,为什么学生会在做一些非常脑残的行为时,还有那么多同学要去附和?是因为这些人价值观有问题,不知道什么是好坏?还是他们另有所图,或者他们本身不关心好坏对错,只是不想与他人出现对立、冲突。
把价值观“视角化”,然后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理解别人的价值观,你会发现,价值观不是你做事情的因,而是你人生经历的果。
那是由立场和经历交错结合之后,产生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去迎合他人的喜好?02
每一种价值观的产生都是合理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对错。每一种价值观只适合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域,特定的人,特定的成长阶段。
一个出生于战乱,生存于饥荒,在杀戮和抢夺中生存的人,他的价值观不可能是礼让、共赢、克制的。
相反,一个出生优沃,平等富足中成长的人,他对低层人民那种为了生存而形成的习惯性侵占、为了获得重视而习惯性暴力、为了获得尊重而习惯性谎言的价值观表示不可理喻。
而把不同的价值观,放到具体的人身上,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对的。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大家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而已。
价值观,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答案,也不是提前强加,不管是强加给人还是给自己。
价值观只有在你真正的面临选择时,结合各方条件和过去的经历做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优劣对比,实际上是过往经历和生存环境的优劣对比。
古人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要解释的话可以这么理解:
一个成熟的男人,他的自我价值观是已经确定的,他的自我价值并不依赖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评价。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他知道怎么做才可以达到什么,他特别清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自己的底线是什么,他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而并不需要别人却告诉他。
我身边有一个自我认知非常明确的朋友,他跟我解释为什么他自我认知清晰的原因:
从初中开始,他就被校园暴力,被整个学校的人隔离,每天早上桌子上面全是剩菜剩饭,每天上课下课都会担心受怕,被所有人冷嘲热讽。
他对我说:“我比你惨哦,我不仅仅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还努力的让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后来他是如何在初中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了呢?我问他
他说:“我开始把自己方在一个房间,想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糟糕,想到下面这些,从此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是谁”。
1、我的前半生到底做了什么,我现在后悔吗?我为什么不被人喜欢?
2、我现在在什么位置,我要到哪去,我为什么要去那?
3、我现在的知识储备量有多少,那些方面是我了解的,哪些方面我很懂?
4、根据上面那点推出来,我的特长是什么,我有什么比别人优秀的地方?
5、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什么品质是我所特有的别人所没有的?这个品质是不是好?
6、我有哪些缺点,哪些是我想改变的如何改变,哪些是我不可能或者不想改变的?
7、一件事情发生了,我是否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
无论对方在哪个方向去谈论你夸奖或者嘲讽,夸奖你的,你在心里说我自己清楚。说你不好的,如果他说的不对,那你自己知道他说的不对就行了。
你要确信,在你那次坦诚的对自己聊天之后,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你。
就算他说的对,你也不会慌张,你知道哪些你想要的改变的缺点既然被你发现了,那么这些缺点在将来一定会被你的改变。
如果不想改变的那对于你来说也就无需慌乱了。
而且在你知道你自己的缺点的时候,别人再指出来你就不会再尴尬了。举个例子就像裤子破了一个洞,你若不知道,在别人人指出的时候你会很尴尬,但是当你提前知道,而且你知道自己终将会补好它的时候你就不会慌乱了。
当然有些人即使了解了自己,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不被世人的看法击倒。
那么第二点就来了,那就是自信。
所有的营销概念都会告诉你一件事情。
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坚信自己,只有你相信你是优秀的,其他人才会被你感染而去相信你。
自信源于什么?源于对自己的认识,认可自己、源于他人对你的认可。
认识到无论他人多么绚烂都无法阻挡你的发光,认识到自己独特的存在,自己是这个宇宙中独特的一份子。
自信,是对自己的接纳,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理想。接纳自己的现在。并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自信靠什么去培养?
1、对自己独特性的发现,对自己理想必将达成的信心,对自己未来将变得更好的坚定。
2、学习一项他人没有的特长,特色,与众不同的东西,譬如舞蹈譬如音乐。
3、做出一些成就,他人的认可,他人的赞同。
4、积极的态度。
5、培养自己的价值,比如一项特长,某个领域的权威者,能够与他人交流交流的资本。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一套价值体系非常依赖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个人目标。
因此很多人会提到要看书,通过不断收集信息获得自己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不断完善的看法。而一些本身就很基础、理论化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会直接给我们提供一套整全的世界观,比如数学和物理。像我这种物理细胞几乎没有的人,但是我人文学科可以轻轻松松拿高分啊,所以在我想要根本地理解这个世界时,我选择学文科。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去迎合他人的喜好?03
昨天看了清华立杰同学的特奖答辩视频,真的很敬佩也很羡慕他。
最后一位答辩老师问他有没有思考过伦理学问题,他说:“如果机器人能和我们一样说话思考,那我认为应当赋予它们人权,因为人的本质是我们的灵魂而不是炭基或者金属构造。”虽然他的观点在哲学史上已经很老套了,但他的话让我对人文学科产生近乎到怀疑的绝望。
我们能创造什么新的价值吗?我们只能跟随在科学家身后,去帮他们普及被他们发现的新的价值。
当你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时,你就要去想清楚,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人云亦云的人?然而“不人云亦云”只是具有系统性价值观表现之一。
当你内心对自己有特定的期望时,是否人云亦云也变得不再重要。我们柏拉图主义会认为人对真理、对美的追求是无限的,没有终止的那一天。那么我们对自己灵魂改造也是无限的,当我们遇到更加优秀的思想时,当然选择去吸收。
苏格拉底喜欢年轻帅哥,他觉得老男人很丑。我们也经常吐槽哪个大叔特别油腻。在柏拉图看来,这就是那个老男人已经开始得意自满,不再接受灵魂的改造,知识有限还好为人师动不动给年轻人灌输社会就是这么阴暗现实操蛋……真的太丑了。
年轻人美,不仅仅是皮相美,他们追求真理,他们谦虚而努力,他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如果这样延续一生,岂不是美了一辈子。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反面教材。“脑残粉”群体(理性追星除外)。他们的教条简洁又有力—“爱豆即正义”,他们的价值系统缺失了“自我认知”这重要的一环,他们不关心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客观上把自己定义为偶像的工具,但凡有对偶像(看起来)不利的人或事立马用各种暴力行为反对(主要是语言和网络暴力)。如果该偶像能长生不老千秋万世,那么这群粉丝也会幸福一生的。
从我个人经验来讲,我认为这20多年都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的价值观。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中,我只能说自己渐渐知道自己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哪些事我一定会拒绝,一定不会去做。
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份我能付出一生的事业。如今对自己的未来陷入了深深的质疑。我相信未来的职业会不断规范我对自我的认定,人本就是在自己所言所为中凸显出自我,我做的还太少了。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去迎合他人的喜好?综上所述:收集信息理解这个世界,想清楚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找到自己能安身立命的领域,确立自信,你自然而然就会有属于你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