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儿童教育心理学》(一)

读《儿童教育心理学》(一)

作者: 萧筱10646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08:34 被阅读0次

1、人的思想绝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与他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思想,这像是一副“滤镜”,也像船长所说的五颜六色的“糖纸”,我们都是通过这两个物体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所以,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关注的点也不一样。

有些人你觉得很漂亮,在他人眼中可能只是很一般,要不怎么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呢?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以及人类万物虽然客观地存在着,但我们却会看到不一样的“事实”。

我们把所看到的“事实”认为是客观事实本身,并由此来主导自己情感和行为。而这些情感和行为最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和“事实”。

而我们思想,是由我们的生活目标、方式、经验组合而成,形成我们独有的认知。

2、一个人对客观事实的看法不是事实本身,尽管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现实世界之中,但我们却是根据对事情的看法来塑造自己的。

还记得那个讲了很多次的ABC理论吗?

A——一件诱发性事情;

B——对A的看法、解释、评价;

C——由B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A也许是一件客观事实本身,但我们所反映出来的情绪和行为却不是因为A本身,而是我们对A的看法、解释。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做一件让你很生气的事情,比如他不吃饭、不睡觉,于是你暴跳如雷地把他打了一顿。可是回过头来看,你生气的真的是他不吃饭、不睡觉吗?

并不是,是因为你无法而对自己的那份挫败感,你感觉自己是个失望的妈妈,没有教育好小孩,于是你觉得很生气,可生气过后你又觉得很后悔,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每个人虽然都生活在一模一样的现实世界,却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塑造成每一个人不一样的人格。

3、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适度的自卑感,可以激发他们去改善自己来消除自卑感;但过度的自卑感就会引起其膨胀的野心,毒害他人的心灵。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就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一层级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也正是这种自卑感,让人产生一种心理补偿来完善自己,这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一般。

但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却是会有其他的因素来加强了自卑感的程度,开启了人们犯错的极大可能性,甚至因为过度的自卑和野心摧毁了一生。

书中提到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片的儿童分为三类:

一是,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

二是,从小受到严厉教育和没有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

三是,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令人诧异的是,就算不属于第一类的儿童特征,但依然很多孩子都表现出某些由身体缺陷所引发的心理特征。我的理解的是,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体或多或少的不满意。

比如太高、太矮、太肥、太瘦,或者不够漂亮、性感、阳光、帅气等。这些虽不属于器官缺陷,但有时候却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记得曾经很过一个新闻是一个女孩因为太胖,被同学们取笑,最后跳楼自杀了。

因此,如何引导孩子的自卑感就变得十分重要。

欢迎交流,个人微信号:15220002807(萧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儿童教育心理学》(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kkpctx.html